WATER8848前言:從專家的角度來看,德國在城市雨水利用技術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無疑是全球領先的。德國不僅通過法律法規嚴格規定雨水的處理與利用,而且通過大量的研究投入和技術創新,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雨水收集、處理、控制和滲透技術體系。
德國雨水利用技術的先進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設備集成化程度高,從收集、截污、貯存、過濾到回用,都有一系列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成套設備,使得雨水利用更加高效、便捷。其次,技術世界領先,特別是在降雨徑流收集、過濾、控制與處理方面,德國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再者,德國的法律法規體系完善,為雨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德國雨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通過雨水利用,德國不僅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有助于維持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同時,雨水利用技術的普及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然而,盡管德國在雨水利用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如何進一步提高雨水利用的效率和質量,如何降低雨水利用技術的成本,如何更好地推廣和應用這些技術等。
總的來說,德國的城市雨水利用技術是一種高效、環保、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鑒。未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問題的日益嚴峻,雨水利用技術將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國際經驗 | 德國關于城市雨水利用技術 /什么是污泥回流?如何控制?
國際經驗 | 德國關于城市雨水利用技術
來源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來源:中國城市發展網、GRAF雨水管理
位于歐洲中部的德國,地勢北低南高,年降水量800毫米,年內年際分布都比較均勻。德國河流眾多,水資源豐沛,雖不存在水資源短缺問題,但 為了維持良好的生態與環境,德國政府不僅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和法規,要求對污水進行治理,同時還要求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展雨水利用的研究與應用。
20世紀80年代末,德國就把雨水的管理與利用列為90年代污染控制的三大課題之一,修建了大量的雨水池用于截留、處理或利用天然地形以及人工設施滲透雨水。目前,已形成了比較成熟和完整的雨水收集、處理、控制和滲透技術以及配套的法規體系,成為國際上雨水資源利用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之一。
集雨池
1
法規支持和政策導向是成功的關鍵
德國聯邦水法、建設法規和地區法規都以法律條文或規定的形式,要求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聯邦水法的政策導向為: 優化生態與環境,保持生態平衡。這為各州的法規建設確立了基本依據。在這種背景下,建設規劃導則規定,在建設項目的用地規劃中,要保障雨水下滲用地,并通過法規進一步落實。 各州的具體落實方式不同,但在其法規中都規定,除了特定情況外,降雨不能排放到公共管網中;新建項目的業主必須對雨水進行處置和利用。
1988年,德國漢堡最早頒布了對建筑物雨水利用系統的資助政策,在后來的7年時間里,先后有1500多個私有住宅的雨水利用系統得到州政府的資助。 1992年,黑森州開始征收地下水稅,并借此資助包括雨水利用在內的節水項目。1993年又頒布了新的建筑法規,給市政當局或地方團體權利來強制性地推行雨水利用。這些工作標志著城市規劃與建設的一個新紀元。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又有一些州或市政府出臺了對雨水利用的資助和鼓勵政策。這些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導向有利地促進了德國城市雨水利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在德國已逐步進入到標準化和產業化階段。1989年,德國出臺了雨水利用設施標準(DIN1989),對住宅區、商業區和工業部門雨水利用設施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過濾、儲存、控制與監測4個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標準。1992年,德國出現了“第二代”雨水利用技術。又經過10余年的發展與完善,到今天的“第三代”雨水利用技術,新的標準也逐步成形。
2
德國的城市雨水利用技術
德國到本世紀初已形成了“第三代”雨水利用技術。 其基本特征體現在設備的集成化,從屋頂雨水的收集、截污、貯存、過濾、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產品和組裝式成套設備,各項雨水資源化技術均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從降雨徑流收集技術來看,德國有關法律都規定受到污染的降雨徑流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實際操作中一般將來自不同區域的降雨徑流分別收集,對來自屋頂的徑流,不經處理或稍加處理即直接用于沖洗廁所、灌溉綠地或用于景觀補水等;而對于來自機動車道等區域上的徑流,則要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
家庭房屋雨水利用
從降雨徑流過濾、控制與處理技術來看, 為了除去降雨徑流中的雜質,德國研究開發了不同種類的徑流過濾器。分散式過濾器一般體積較小,安裝于房屋的漏雨管下端;集中式過濾器體積較大,用于將來自不同區域的徑流匯集到一起進行集中過濾。 為了達到更為理想的降雨徑流水質處理效果,德國還研制開發了不同的徑流控制設備。
3
德國城市雨水利用的典型案例
1)居民住宅
德國居民住房多為單門獨戶,其雨水利用也較為方便。家庭雨水利用的一般模式是首先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進行收集處理,然后通過分散或集中式過濾除去徑流中的顆粒污染物,再將過濾后的雨水引入蓄水池貯蓄,最后通過水泵輸送至用水單元,一般多用于沖洗廁所或灌溉綠地等。此外, 家庭屋頂花園雨水利用系統也比較普遍,它是削減城市暴雨徑流量、控制非點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重要途徑之一,也可以作為雨水集蓄利用的預處理設施。
雨水滲濾溝
2)城市居民小區
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是1990年代開始在德國興起的一種綜合性雨水利用技術。該技術 利用生態學、工程學、經濟學原理,通過人工設計,依賴水生植物系統或土壤的自然凈化作用,將雨水利用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從而實現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和諧與統一。其具體做法和規模依據小區特點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頂花園、水景、滲透、中水回用等。此外,一些小區開發出集太陽能、風能和雨水利用水景觀于一體的花園式生態建筑。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曼海姆Wallstadt居民小區。Wallstadt居民小區的雨水通過具有一定造型的地面寬淺式溝道流入明渠。明渠模仿天然河流修建,局部地段建有涌泉或造型建筑物,渠邊種植水生植物。明渠底部采用防滲處理,以保持穩定的水面,若水量過大,會自動溢過防滲層補給地下水。
坡地雨水濾道
3)大面積商業開發區
德國有關法律不但規定受到污染的降雨徑流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排放,而且 規定新建開發區必須考慮雨水利用系統。因此,開發商在進行開發區規劃建設時,均將雨水利用作為重要內容考慮,尤其在大面積商業開發區建設時,一般開發商都結合開發區雨情水情,因地制宜,將雨水利用系統作為開發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柏林的波茨坦廣場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波茨坦廣場是東西德統一后開發興建的歐洲最大的商業區,總投資約為80億德國馬克。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埋深較淺,要求商業區建成后既不能增大地下水補給量,也不能增加雨水排放量。為此,開發商對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 對適宜建設綠地的屋頂全部建成綠色屋頂,利用綠地的滯蓄作用滯蓄雨水,一方面延緩徑流的產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發,起到增加空氣濕度、改善環境的作用;對不宜建設綠地的屋頂,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并經過濾后引入地面蓄水池,構造水景觀。
波茨坦廣場
4)“洼地——滲渠系統”和道路雨水利用
近年來,“洼地——滲渠系統”這種新的雨水處理系統在德國開始流行。該系統包括各個就地設置的洼地、滲渠等組成部分,這些部分與帶有孔洞的排水管道連接,形成一個分散的雨水處理系統。通過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儲存和在滲渠中的長期儲存,保證盡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滲。該系統代表了一種新的排水系統設計理念,即 “徑流零增長”,這個理念的 目標是使城市范圍內的水量平衡盡量接近城市化之前的降雨徑流狀況。系統的優點在于 不僅大大減少了因城市化而增加的雨洪暴雨徑流,延緩了雨洪匯流時間,對防災減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及時補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使城市水文生態系統形成良性循環。
“洼地——滲渠系統”
5)道路雨水利用
與屋頂雨水利用不同,道路雨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或滲透補充地下水。在德國,城市街道雨水入口多設有截污掛籃,以攔截雨水徑流攜帶的污染物。由于機動車道的降雨徑流含有較高濃度的污染物質,必須經過處理后方可排放,因此,德國沿機動車道均建有徑流收集系統,將所收集到的徑流直接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高速公路所收集徑流則要進入沿路修建的處理系統處理后才能排放。
道路雨水利用系統
4
城市雨水利用帶給我們的啟示
城市雨水的利用是一個方興未艾的廣闊領域,它涉及到城市雨水資源的科學管理、雨水徑流的污染控制、城市居民小區的合理設計及其環境建設等方面,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系統工程。21世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很多地區都面臨著淡水資源緊缺的問題。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途徑之一, 城市雨水資源的利用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必須改變單純排放雨水的觀念,限制雨水直接排放與流失。雨水是一種優質的自然資源,收集和使用方便,污染少,處理簡單,用于城市和生活,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生活供水不足的矛盾。 雨水利用是一項典型的生態保護技術,對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需要多學科、跨部門聯合攻關、共同研究。
文章來源:中國城市發展網、GRAF雨水管理
北控水務擬與長江環保集團成立合營拓展武漢及其周邊的水務環保業務
來源 | 智通財經 ,北極星水處理網
北控水務集團公布,于2020年10月30日,該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北控水務(中國)投資與長江生態環保就有關于中國武漢市成立合營公司,目的為拓展中國武漢市及其周邊的水務環保業務。
根據合資協議,合營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00萬元。北控水務(中國)投資將注資人民幣1020萬元,占合營公司注冊資本的51%。長江生態環保將注資人民幣980萬元,占合營公司注冊資本的49%。
什么是污泥回流?如何控制?
來源 :環保工程師
活性污泥法的運行需要眾多控制參數的合理調控,其中包括活性污泥回流的控制,它是污水系統日常運行中最常用的指標之一。
1、污泥回流的定義
污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區)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有時污泥回流入曝氣池前的再生池進行再曝氣,以恢復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與曝氣池進水量的比值。當回流水質水量變化時,希望能隨時調整回流比。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進行某種調節后,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顯現,需要在幾小時之后才能反應出來。因此,通過調節回流比,無法適應污水水質水量的隨時變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但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通過調整回流比作為應付突發情況是一種有效的應急手段。
2、污泥回流系統的控制方式
為了實現污泥回流濃度及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的相對穩定和操作管理方便,控制污泥回流的方式有三種:
1、保持回流量恒定。
2、保持剩余污泥排放量恒定。
3、回流比和回流量均隨時調整。
3、回流污泥量的調整方法
1、根據二沉池的泥位調整
這種方式可避免出現因二沉池泥位過高而造成污泥流失的現象,出水水質較穩定,其缺點是使回流污泥濃度不穩定。
2、根據污泥沉降比確定回流比
計算公式為:
R=SV/(100—SV)
污泥沉降比測定比較簡單、迅速,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其缺點是當污泥沉降性能較差、即污泥沉降比SV較高時,就需要提高污泥回流量,結果會使回流污泥的濃度下降。
3、根據回流污泥濃度和混合液污泥濃度調節回流比
計算公式為:
R=MLSS/(RSSS—MLSS)
分析回流污泥和曝氣混合液中的污泥濃度使用烘干法,需要時間較長,直接指導運行不太現實,一般作為回流比的校核方法。
4、根據污泥沉降曲線,確定特定污水處理場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
再通過調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正好等于這污泥通過沉降達到最大濃度的時間,此時的回流污泥濃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在獲得高回流污泥濃度的同時,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最短,此法尤其適用于反硝化脫氮及除磷工藝。
4、污泥回流濃度的計算
在生物處理系統中必須保持足夠且恒定的生物群體,因此在二沉池中所沉淀的生物固體(污泥)一部分必須返回到曝氣池,另一部分從二沉池中排放掉。返回到曝氣池的生物量,是用來維持系統所要求的污泥濃度,降解進入系統中的有機物質。有機物越多,需要的生物量越大,要想維持系統所要求的污泥濃度,就必須保證回流污泥的量。
在生物系統物料平衡中有如下關系式存在:
X= Xr•R/(1+R)
式中:R ---污泥回流比%;
Xr---回流污泥濃度kg/m3;
X ---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 kg/m3
由此式可看出:(1)想要得到預期的X(MLSS)值,就必須保證有一定的回流污泥濃度和回流污泥量;(2)X<Xr;亓魑勰嗔,一般用回流比控制。對于平流式和輻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R≤1.5;豎流式沉淀池R≤2.0,因為較大的回流比會加大二沉池分離區紊動程度,而影響沉淀過程。
回流污泥濃度在很大程度上與活性污泥的性質和二沉池內污泥濃縮條件有關,活性污泥的濃縮性能不僅取決于SVI,還受到濃縮區高度、停留時間的影響。濃縮區的高度和停留時間與下列因素有關:固體負荷;二沉池進、配水方式;刮泥機種類與性能;污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
在我國一般認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淀30min后形成的污泥濃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污泥濃度,也即為回流污泥濃度;亓魑勰酀舛龋╔r)與SVI之間有下列關系:
Xr=r•106/SVI 。╩g/l)
式中的r是考慮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時間、池深、污泥層厚度等因素有關的系數,一般取1.2左右。
5、回流比實際工況下的控制
回流比在實際的工藝控制操作中,正面的操作調控作用不甚明顯,但是在活性污泥系統故障時的應急調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活性污泥回流比的正?刂浦翟30%-70%,也就是說回流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流量在曝氣池進流污水、廢水流量的30%-70%之間。
那么,控制高回流比和低回流比都是必要的。
1、回流比控制在較小值的3種情況
(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內沉降壓縮性較好時,可以調低回流比,因為在調低回流比的時候,由于回流的活性污泥濃度會上升,最終到達曝氣池首端的總量就基本保持不變。
(2)進流廢水處于高水量狀態,此時也需要調低回流比進行應對,理由在于,高負荷的進流污水、廢水通常表現出有機污染物濃度高、水量大等特點,大水量對活性污泥的沖擊還是很大的,通常導致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出現沉降不佳的現象。同時,在大進流污水、廢水情況下提高活性污泥的回流比,勢必導致污水、廢水在曝氣池的停留時間縮短,其結果是活性污泥降解過量有機物的所需時間被縮短,降解效果不充分,活性污泥不易進入衰竭期,沉降性不佳。
(3)控制較小的活性污泥回流比,有利于使沉降在二沉池底部的活性污泥延長靜止時間,最終的結果是活性污泥將處于非常饑餓的狀態,隨后回流到曝氣池首端就會出現驚人的吸附和降解有機物的能力。這在活性污泥負荷控制得當的時候尤為明顯,凡出現極佳處理效果的時候,都需要發揮活性污泥最佳吸附降解狀態。
2、回流比控制在較大值的3種情況
(1)回比控制在較大值有利于抑制在低負荷狀態下活性污泥老化現象的發生,通過加快停留在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氣池首端,可以避免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時間過長。如果停留時間過長的話,缺氧狀態下的活性污泥更易發生污泥老化。
(2)控制高回流比有利于在一定時間內加大活性污泥的抗沖擊負荷能力,特別是發現突然的污泥負荷激增,那就有必要通過調整回流比,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其原理在于明顯的提高回流比,相對的會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曝氣池首端的活性污泥濃度,依次應對高負荷的沖擊。
(3)另外需要加大回流比是在曝氣池受到除負荷沖擊以外的情況所需稀釋曝氣池混合液的時候使用。如pH值過高過低對曝氣池混合液的影響時可以通過加大回流比來快速稀釋曝氣池內的混合液,以降低pH值變化對系統產生的影響。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王領全13752275003 主辦、協辦、報告等)
污水水環境大會(第八屆)部分專家報告匯總
報告題目: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關鍵要素
報告人:徐祖信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1995年從意大利羅馬大學工學院學成回國到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工作,先后擔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上海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局長,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水污染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副總設計師,海南六水共治技術總師,云南大理水資源保護首席專家,聯合國水資源和水污染治理有關項目咨詢專家。徐祖信教授長期致力于城市重污染河流治理,提出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系統耦合治理”的技術思想,形成了系統性解決方案,取得了顯著應用成效,擔任蘇州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組組長,在蘇州河水環境治理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參與國內多個城市水環境治理,應用成效顯著,在中國城市重污染水體治理中發揮了引領作用,在國內外水環境治理領域有重要影響。作為第一完成人,先后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余項。
報告題目:地下供排水管道災害防控技術的發展及“工程醫院”共享平臺建設進展 報告人:王復明 院士 中山大學/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復明,1957年3月生,河南沈丘縣人,中山大學/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7年獲大連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1996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8年被評為“中原學者”。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基礎工程設施安全維護理論與技術研究,在基礎工程滲漏涌水防治和隱蔽病害診治方面取得系統創新成果,解決了多項工程技術難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
報告題目:科學構建源頭排水戶到末端排污口的精準控污體系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境研究院 孫永利 院長
報告題目:村鎮污水系列化治理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策略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境研究院 李鵬峰 副院長
報告題目:污水碳磷資源協同捕獲技術研究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城市環境研究院 郭興芳 副總工
報告題目:城鎮智慧水務創新與實踐
報告人: 張辛平 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院副總工程師
報告題目:“同濟”牌高壓帶式污泥深度脫水機及其高干減量低碳創新工藝在污泥處理處置和提標改造中的應用
報告人:魏宏斌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上海中耀環保實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排水管網會場:
報告題目: 構建可持續城市發展的基石——排水管網提質增效
報告人: 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園區污水處理專場:
報告題目:淺析園區污水處理的必要性(擬)
報告人: 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含氟廢水處理和含氟污泥的資源化利用
報告人:李風亭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 教授 非洲科學院院士
報告題目: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設計——以福建仙游縣木蘭溪流域為例
報告人:畢愛軍,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第十四設計院總工, 正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雙碳背景下城鎮污水處理廠強化脫氮除磷工藝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萬年紅 副總工兼研究院院長
報告題目:二沉池青苔及漂浮物清理技術交流及工程實例分享
報告人:威海三田永磁科技有限公司 賀紫薇 經理
報告題目:保定市銀定污水廠提標改造實例
報告人:仝恩從 保定市排水服務中心 副主任/潘ㄒ� 正高工
報告題目:普羅名特在污水處理中的智慧
報告人:孫玉林 普羅名特流體控制(上海)有限公司 戰略市場部業務發展經理
報告題目:煤化工廢水近零排放與資源化利用示范技術
報告人:合肥工業大學 崔康平教授(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高水平導師,安徽省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
報告題目:排水系統截污控源技術發展與思考
報告人: 管運濤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環境與生態研究院 教授/博導
報告題目:城市排水泵站微生物氣溶膠風險識別與控制
報告人:白曉慧 上海交通大學 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題目:“三水”融合視角下河湖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實踐
報告人: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生態市政院 劉冠琦
主要內容:按照“河湖統領、三水統籌”的思路,推動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防治為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并以廈門市杏林灣流域規劃為例,提出上下游應協同相關標準及管理體制,牽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與系統治理,統籌推進生態保護、治污、安全、景觀與發展。
報告人:李文濤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設計三院院長 高級工程師
園區污水大會報告題目:電子工業園區污水特點及除氟技術應用
報告人: 李晨 博士 江蘇中電創新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事業部總經理助理
報告題目:城鎮污水廠進水低濃度成因分析技術及案例剖析
報告人:尹海龍,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城市水環境治理、水環境系統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和省部級項目等20余項;作為一作/通訊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Water Research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7項。參編國家標準和行業協會標準2項。
報告題目:城市排水管網三維可視化技術研究及應用
報告人:長江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管網所副主任專業師 彭壽海
報告題目:流域水環境治理中污染物排查溯源的意義、策略與思考
報告人: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唐穎棟 茅洲河水環境整治工程設計總負責人,一級項目經理、生態環境工程院副院長
報告題目:構建工業污水運營2.0模式
報告人:上;瘜W工業區中法水務發展有限公司 周珉 水研究中心主任
報告題目:城市雨污水管網一體化整治方案與實踐
報告人: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周發鵬 中建七局二公司基礎設施分公司副總經理
報告題目:喀斯特山地城市污水提質增效的痛點和對策分析
報告人:周飛祥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生態所 所長/高工
報告題目:基于低碳韌性綠色共享理念的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設計
報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漢京超 ,所長,博士,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海綿城市建設協同防澇減災與減污降碳效應研究
報告人:呂永鵬,上海市政總院研究院院長,正高
報告題目:邯鄲某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方案分析
報告人:李曉,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資源與環境院,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排水),咨詢工程師(投資),北京市評標專家,北京工業大學專碩導師,具有十余年污水廠、給水廠、黑臭水體設計及污水管網等工程設計經驗,同時兼任大中型市政工程項目經理職務,擔任中國給水排水、凈水技術等核心期刊審稿人。
報告題目:《高出水標準含氟光伏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實例》
報告人:四川安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張林 水務事業部總經理
報告題目:廣州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研究與應用
報告人:廣州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總工室副主任 常穎
報告題目:黑臭水體淤泥耦合廢棄生物質發酵制綠化用土
報告人:長沙理工大學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 孫士權,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湖南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水利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湖南省給排水行業“十佳科技工作者”,《中國給水排水》青年編委,中國疏浚協會疏浚設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幾年來,一直從事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黑臭水體修復理論與技術、黑臭水體淤泥新型資源化理論與技術、環保新材料等科研工作。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項目20余項;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授權專利6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1項、湖南省水利水電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
報告題目:一體化環境設計和水系統的可持續與創新發展
報告人:吳昊 :WADI設計(瓦地設計)創始人,總經理,荷蘭注冊景觀設計師,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會員,中國水利學會生態水利工程學專委會專家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業委會專家委員
報告題目:排水管網外來水智能風險評估算法開發與實現
報告人:郭帥 ,現任合肥工業大學市政工程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副系主任。200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2014—2016年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排水管道入流入滲引起的外來水問題,管道破損引起的土體侵蝕與路面塌陷問題,管道無損檢測技術等。已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高水平SCI論文20余篇,獲得發明專利多項,主持與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與面上項目,重點研發項目,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多項縱橫向課題,并擔任多個國內國際期刊的評審專家。先后獲得市政學科優秀博士論文獎,浙江大學優秀學科博士后,合肥工業大學學術新人獎、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年度最佳論文獎、合肥市高層次人才團隊等多項榮譽。
報告題目:提高污水廠進水的濃度和集中收集率的幾個因素
報告人:中持新概念環境發展宜興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曹業始 博士
報告題目:AOA強化脫氮工藝大規模工程化案例分享
報告人:古凌艷 深圳市利源水務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事業部 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針對工業園區污水提質增效的“生物強化-氧化混凝”聯合技術的應用
報告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丁來保 副研究員/環保研究室主任
報告題目:寧波再生水利用實踐探討
報告人: 邵澤巖 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報告題目:PLAKeco®智能曝氣控制系統在某污水廠應用研究
報告人:王淦 安徽泛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工學博士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水能源關系研究中心 研究員
報告題目:微污染水體和富營養化湖庫系統治理技術及應用
報告人:昆明水嘯科技有限公司 虎恩學 總經理
報告題目:序批式反硝化除磷-接觸氧化雙污泥工藝及數學模擬
報告人: 安徽農業大學 徐微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主要社會兼職: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給水排水》第一屆青年編委,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智慧水務專業委員會委員
報告題目:基于MABR的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案例分享
報告人:峽笱Щ肪晨蒲в牘こ萄г,天较枺之唤z萍加邢薰� 李保安 教授/博導,著名膜技術專家,國家和天津市“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中國膜工業協會疏水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城市河道水質生態凈化技術工程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
報告題目:威樂高效智能泵攪解決方案助力污水處理廠改造與建設(2024)
報告人: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 方宏 高級技術工程師
報告題目: 城市排水管網臭氣防治技術標準
報告人:敖良根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給排水/環境工程專業總工程師)、重慶設計集團供水排水專委會副主任、市政院水環境專委會副主任
報告題目:滿足用戶更多需求的免維修槳板曝氣系統
報告人:上海仁創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左曉坤 市場總監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 應用低影響替換方案新實踐
報告人:格蘭富水泵(上海)有限公司 李世瑾 市政水務全國應用技術經理
報告題目:AVK閥門助力完善污水處理全生命周期管理
報告人:埃維柯閥門(上海)有限公司,市場總監 嚴榮
報告題目:一體化污水深度處理技術在提標改造中的應用 洪
報告人:江蘇金博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陳科鵬 工程師
報告題目:廣州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研究與應用
報告人: 廣州市凈水有限公司 匡科 副總工程師
報告題目:韌性城市 水脈相連—生態清潔小流域實踐之路
報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黃瑾 總工
報告人: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孫躍平 董事長/教授級高工
報告人: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陳洪斌 教授/博導
報告題目:城市再生水利用技術及工程案例分享(擬定)
報告人:戴明華,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公司排水專業副總,水資源與環境院副院長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通風除臭模擬優化及工程實踐
報告人:曹東明,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
報告題目:《減污降碳視角下污水系統提質增效關鍵策略思考》
報告人: 張春洋---中規院生態市政院副院長
報告題目:北方城區河道“平急兩用”提升策略
報告人: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宋凱宇 正高級工程師,華中區域副總經理
報告題目:低能腗BR濾膜的設計要點與工程�τ�
報告人:上海世浦泰新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白海龍 董事/ 總工程師
報告題目:面向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的膜處理技術
報告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呂興霖 教授
報告題目:助力鄉村振興的農業農村水污染控制成套技術
報告人:東南大學 能源與環境學院 呂錫武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呂錫武,1954年9月生,安徽宣城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1月同濟大學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本科畢業、1984年9月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90年同濟大學市政工程(給水排水)博士研究生畢業。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國家公派高級訪問學者赴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訪問研究,1998年9月-2000年3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地球環境基金資助的博士后研究。國家注冊公用設備(給水排水)工程師。社會兼職:江蘇省太湖污染防治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理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南京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
報告題目:平原河網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實踐——無錫市主城區案例分享
報告人:華昕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沈曉鈴 副總工程師
報告題目:《球墨鑄鐵管全生命周期分析》
報告人: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公司 李華成 技術總監
報告題目:面向未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擬定)
報告人: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 洪桂芳 高級銷售經理
報告題目:如何實現可不停水檢修的曝氣系統
報告人:瑞好環境科技(太倉)有限公司 雷燕燕 產品經理
報告題目:活性炭吸附以及飽和活性炭(焦)再生新技術
報告人:無錫市友信贏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何艷 技術工程師
報告題目:城市分布式水廠的公建化解決方案
報告人: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劉然榮 副總裁
報告題目:南方濱湖城市污水提質增效系統方案
報告人:南昌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熊文軍 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
報告題目:基于礬花視境的污水廠深度處理提質節藥實踐
報告人:重慶市城鎮污水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余云飛
報告題目:《雙控高標準污水處理廠數據分析及應用》
報告人:常州市排水管理處 呂貞 技術總監
報告題目:“準Ⅳ類”排放下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面臨的挑戰及應對 (新)
報告題目:《威樂高效解決方案助力市政污水廠提標改造》
報告人:威樂(中國)水泵系統有限公司 黃建軍 技術支持經理
報告題目:低溫污水京標A排放標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案例
報告人:中建生態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金濤 科創部資深高級經理
報告題目:AOA強化脫氮工藝大規模工程應用案例分享
報告人:古凌艷 深圳市利源水務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事業部 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高效脫氮除磷處理技術及其在污水廠提質增效中的應用:排污口向排水口的轉變
報告人: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柴曉利 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人:戴曉虎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副組長、 國際水協會(IWA)Fellow。
報告題目:“工藝+數字化”雙輪驅動的創新型智慧水務
報告人:湖南三友環?萍加邢薰 牟悅 研發部副總監
排水管網大會報告題目:《污水管網系統在線監測思考與實踐》
報告人:江蘇太湖云計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薛海燕 排水產品技術總監
報告題目:黃河流域工業園區再生水高效集約資源化利用探討
報告人簡介:雷克剛,男,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三設計院副院長,公司水環境技術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給水排水)工程師;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機械設備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智慧水務委員會委員,中國膜工業協會市政給排水應用分會副會長;甘肅省第一批隴原青年英才,全國給水排水行業杰出青年工程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負責大中型項目60余項,各類項目獲獎1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2篇,主編參編各類標準規程15項,授權專利5項。
報告題目:城市水務數字孿生建設總體思路-以北京市為例
報告人:劉家宏,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教授級高工,水資源所副所長
報告人簡介:劉家宏,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教授級高工,水資源所副所長,主要從事城市水文與水務工程領域的研究和咨詢工作,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理事,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委會副主任。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被授予中國青年科技獎、水利部青年科技英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等稱號。
報告題目: 厭氧氨氧化乃一種“深溝”技術
報告人:北京建筑大學 郝曉地 教授(郝曉地,山西柳林人,教授,從事市政與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污水處理數學模擬技術、可持續環境生物技術,F為國際水協期刊《WaterResearch》區域主編(Editor))
報告題目:“雙碳”背景下治污降碳協同發力的機遇與挑戰
報告人: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環境與交通院 院長助理 張顯忠 同濟大學博士
報告簡介:
01.政策背景概況
02.標準制定情況
03.關鍵技術研究
04.碳減排路徑探討
05.30/60雙碳未來暢想
個人簡介:
同濟大學博士,現就職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環境與交通院 院長助理,主要從事城鎮給排水系統、城鎮污水廠、水環境治理、城市雨洪管理及海綿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設計與研究;工作多年來主導及參與完成了200多個項目的咨詢設計與研究任務。2017年度榮獲上海土木工程科技英才獎,2018年度榮獲上海水務局首屆青年才俊獎,2019年度榮獲上海水務局第一屆青年拔尖人才,2019年度榮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給水排水首屆“水業杰出青年”,2021年上海優秀青年工程勘察設計師,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特聘專家。
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安徽建筑大學、皖西學院等多所高校校外導師,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鄉鎮水務分會委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雨洪管理與海綿城市專委會常務副秘書長。近年來發表論文40余篇,《中國給水排水》青年編委主任、《給水排水》青年編委、《凈水技術》青年編委。獲授權專利6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2項,國家級及省部級學會協會等科技獎30余項。
報告人:汪曉軍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 環境與能源學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報告人:紹興柯橋濱海供水有限公司 錢建華 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報告人:張煒銘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 教授/博導,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國家環境環保有機化工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工程技術中心 主任
報告題目:實時排水模型的項目實踐與思考
報告人:梁小光 福州水字節科技有限公司 總經理
報告題目:污水廠原位擴容技術與工程實施案例
報告人:吳云生 北控水務集團 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兼任污泥產品總監
報告題目:智慧排水自主可控關鍵技術的研究和實踐探索
報告人: 三峽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 郭宇峰 副總經理
報告題目:污水廠原位擴容提標改造
報告人: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高級技術推廣經理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廠原址提標擴容改造思路與案例分享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李士松 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企業級智慧水務標準體系構建探索與實踐
報告摘要:分享水務企業在建設智慧水務過程中的標準體系建設的成果和經驗,包含標準體系框架、數據標準等標準編制、標準落地應用實踐等。
報告人:珠海卓邦科技有限公司 許冬件 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報告人簡介:許冬件,珠海卓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高級工程師,國際水協會數字水務專委會中國分會秘書長,中國水協智慧水務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期致力于水務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研究和實踐探索,為全國數百家中大型水務集團提供智慧水務頂層設計、數據資源規劃、智慧水務標準體系。
報告題目:流域視角下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價值研究
報告人:侯紅勛 中節能國禎環?萍脊煞萦邢薰 研究員 首席科學家、研究院院長
報告題目:精確曝氣在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的應用
報告人:江蘇杰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許真 總經理助理
報告題目:廢氣惡臭治理技術及行業應用探討
報告人: 杭州楚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曹飛飛 博士/研發主任
報告題目:基于定量分析的排水系統問題診斷和效能提升技術思考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務規劃咨詢研究院(北京分院) 郭迎新 副總工
報告題目:南方城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的幾點思考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務規劃咨詢研究院(北京分院) 張玉政 七所所長
報告題目:高密度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效果鞏固提升要點分析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務規劃咨詢研究院(北京分院) 常勝昆 一所所長
報告題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應用實踐與思考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務規劃咨詢研究院(北京分院 張偉 副院長
報告題目:某污水處理廠準Ⅳ類提標改造工程設計運行效果分析
報告人: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何士忠 高工
報告題目:污水深度脫氮技術在污水廠提標改造中的應用
報告人:李海松 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題目:城市排水系統外水入滲入流問題識別與量化解析
報告人:李一平,河海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水文計劃(UNESCO-IHP)水教育主席,主要從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研究。全國河長制湖長制研究與培訓特聘教師,國際“水環境模擬與預測”學術年會發起人,寶鋼教育優秀教師獎獲得者,被評為河海大學學生心目中“我最喜愛的老師”稱號。現為河海大學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并受聘為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C)客座教授,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和加拿大溫莎大學客座博導,同時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 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支撐計劃等。
報告題目:多層旋流高效除砂技術在市政雨污水領域的應用
報告人:智匯流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劉梁 技術總監
報告題目:低碳型裝配式污水廠探索與實踐
報告人:朱梟強 鵬凱環境集團研究院副院長
污水提標大會:報告題目:工程裝備化技術在提標改造項目中的應用經驗分享
報告人:江蘇泰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潘海龍 總經理
園區污水大會:報告題目:裝配式工業園區污水廠的探索和應用
報告人: 江蘇泰源環?萍脊煞萦邢薰 包向明 總工程師
排水管網大會 報告主題:連續纏繞玻璃鋼管壽命及可靠性分析
報告人: 浙江華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徐崇玉 技術總工
報告題目:城鎮排水管網檢測診斷技術分享與經驗總結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第十七設計研究院 院長 崔諾
報告題目:基于功能實現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踐
報告人: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水環院 孟軍 副主任、高級工程師
報告題目:新時代高質量水環境治理與提質增效
報告人: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德毅 博士
報告題目:威立雅水技術在污水廠高品質出水要求的應用
報告人: 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工程設計總監 平文凱 先生
報告題目:新室外排水設計標準下污水廠提標改造設計(以婁山河污水廠為例)
報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王錫清 第四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
報告題目:污廢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綜合解決方案
報告人:國美(天津)水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楊淑霞 技術總監、教授級高工
報告題目:生命過程電子流傳遞與污水碳氮磷協同減排關鍵技術
報告人:周少奇,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題目:污水廠提標改造工藝的應用探討
報告人: 達沃科環境(上海)有限公司 王敦寶 市場總監
報告題目:德國污泥處理技術及案例分享
報告人:德國E+B環保公司總經理,原光大水務技術總監,安平林博士
報告題目: 北控水務關于MBBR工藝的開發與應用——CFBR技術
報告人:北控水務集團總裁助理 王建利
報告題目:雙炭目標下:工業廢水零排放與資源化利用技術
報告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董建 教授 高工
報告題目: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區泵站排水污染影響及其管控目標研究
報告人:錢曉雍 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博士、高級工程師
主要從事城鄉水環境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研究,承擔完成中意環保合作項目、科技部水專項、環保部和農業部公益性項目以及上海市科委、生態環境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委等下達的各類科研項目50余項,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參編國家行業和上海地方標準4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先后入選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生態環境系統領軍人才。
報告人: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周磊 研發經理
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大會技術報告邀請
歡迎來自部委行業管理單位、高校、科研機構、設計院所、工程總承包(EPC)公司、水務集團、水務(排水)管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業(園區)污水與污泥處理、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廠、水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智慧水務、工業企業的水處理技術/管理專家等申請發言,作與會議主題相關的優秀報告。 (王領全13752275003 主辦、協辦、報告等)
王領全 中國給水排水 13752275003
2024年中國污水大會(第八屆)邀請函紅頭.doc
1、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八屆)論文集http://www.imdsx.com/news/202403/05/152194.html
2、中國給水排水2024中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再生水利用)大會/園區污水提標及資源化利用大會論文集http://www.imdsx.com/news/202403/05/152195.html
3、中國給水排水2024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論文集 http://www.imdsx.com/news/202403/05/15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