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現場
污泥是給水和污水處理中通過各種分離方法而最終產生的泥渣,一座40萬噸/天市政污水處理廠一天能產生含水85%~90%的市政污泥400噸,中等城市一般都有兩到三座類似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一天可生產800~1200噸含水污泥。山東省現已建立60余座或水處理廠,年排放污泥近2700萬噸。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機械脫水污泥的含水率一般為80%左右,還含有難降解的有機物、重金屬和鹽類,以及少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污泥若不加處理而任意排放,這些成分將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還會引起傳染性疾病。
城市污水廠所產生的市政污泥的處理處置是國內外環境工程界一個難題之一。由山東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山東大學、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山東省省級環保產業技術研發專項資金項目——“市政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裝備”在已有的市政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究和應用的基礎上,通過進行先進污泥減量化技術研究與開發、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形成市政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裝備,以實現污泥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有效處理。
該項目于2013年1月29日在山東省科學院東區通過山東省環保廳組織的項目驗收和鑒定,這一成果可提高我國的污泥低成本處理處置能力,促進我國污水處理廠良性發展,推動污泥處置及資源化的進程。市政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將帶動的污泥資源化利用的相關產業鏈將會形成數十億以上的產業規模,節能減排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形成適合我國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處置并實現綜合利用的應用模式。另外,通過“市政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裝備”在山東濰坊400t/天和萊蕪330t/天的2個濕污泥處理處置示范工程的成功應用證明,市政污泥低成本減量化、資源化成套技術和裝備的開發成功,對于我國污泥處置降低成本,擺脫對國外同類設備的依賴,提升國產技術裝備的綜合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