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引灤精神 建設美麗天津:紀念引灤入津工程通水30周年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上午,記者跟隨紀念引灤入津通水30年專題采訪團,來到于橋水庫周邊村莊。本市正在實施于橋水庫周邊水污染源治理工程,水庫周邊7個鄉鎮、111個臨水一線村的生活垃圾和廢水實現集中收集,避免向水庫直排。
在出頭嶺鎮農戶養豬場,豬舍內外整潔干凈,既沒有滋生的蚊蠅,也聞不到糞臭味。“豬舍不需要排放污水,秘訣就在墊料里。”薊縣西龍虎峪鎮成校校長周繼東指著豬舍墊著50厘米厚的生態“床墊”說。原來床墊由鋸末和復合菌混合制成,豬在床墊上生活,通過其拱料覓食的天性,使墊料翻動發酵,讓排到墊料上的糞便、尿液迅速分解,墊料一次使用3年,清出圈舍后作為優質有機肥使用。
記者在漁陽鎮看到,整個村莊干凈整潔,保潔員駕駛垃圾收運車在全村挨家挨戶收集生活垃圾,運送到鎮垃圾轉運站,再集中運送到垃圾場進行衛生處理。“這種戶集中、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垃圾轉運處理系統,可以日處理垃圾150噸,庫區周邊百余個臨水一線村的生活垃圾都能得到無害化處理。”薊縣農委能源辦主任盧曉剛說。
薊縣還在庫區周邊村莊建起沼氣池6000座,使人畜糞便及農業廢棄物實現料液自動循環,農民用上清潔能源實現沼氣做飯,沼氣渣變成有機肥料。
一天“吃”600噸水草
一天能“吃”掉30船600余噸水草,工作起來能頂30多名工人,這家伙肚量真大!這是記者跟隨紀念引灤入津通水30年專題采訪團采訪,在于橋水庫看到的水草打撈船。這一新裝備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快速撈走水草凈化水質,保障水質避免二次污染。
記者看到,這艘水草打撈船樣式奇特,通體藍色,行至水草茂盛的水域后,一個類似梯子的設備便探入水中,不一會兒,大量綠色水草開始沿著梯子往上“爬”,隨后跌落在船艙上。僅20分鐘就打滿一船。
“就跟在地里收麥子一樣,它打撈起水草可方便了。”于橋水庫管理處水源所所長劉宏生告訴記者,這艘打撈船使用柴油動力,所有裝置都是液壓驅動,干起活來特利索,兩個長達兩米的大割刀,能快速割斷水面下1.5米深的水草,并由傳送裝置運至船艙。目前,于橋水庫共添置5艘這樣的水草打撈船。
劉宏生介紹,每到夏秋季節都是水草最茂盛的季節,以前人工作業費時費力,工人穿著連體橡膠下水服,每天泡在水里十多個小時,貼身衣物都會濕透,時間長了還易患關節炎,一天下來也清理不了太多水草。如今一艘水草打撈船僅需一名負責開船、清理和監督裝載的工人,一天下來能輕松打撈30船600余噸水草,能頂30多名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