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將在認真研究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
這位負責人說,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在總結各地相關生態保護規劃與區劃工作基礎上,召開了由環境保護部和中科院相關科研單位、北大等相關高校及部分省市環保廳參加的全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研討會。會議深入探討了生態紅線的概念與內涵、劃i定技術與方法以及組織實施方式,并對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進行了總體安排。會議確定,生態紅線劃定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推進,由國家層面出臺生態紅線劃定技術要求,在試點省份先行劃定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紅線要明確具體,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歷史延續性。
這位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確定了由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環科院、中科院相關科研院所和北京大學等組成的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組,依托《我國國土生態安全格局構建關鍵技術與保護戰略研究》公益項目和相關管理專項,研究制定了《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指南》(草案),明確提出了生態紅線的劃定范圍、技術流程、落地原則及成果要求。同時,為提高生態紅線劃定技術方法的可操作性,環境保護部開展了生態紅線劃定試點工作,著重對位于內蒙古、江西、廣西、湖北境內的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等區域劃出了生態紅線,初步完成了試點省域生態紅線劃定方案。方案中各試點省(區)生態紅線控制的區域面積平均達到該省(區)或特定區域國土總面積的20%左右。如內蒙古生態紅線區域涵蓋重要生態功能區的極重要區域和生態環境極其敏感與脆弱區域,面積為28.46萬平方公里,占全區面積的24.1%。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環境保護部正在進一步深化內蒙古、江西、廣西、湖北四個省份的試點工作,組織各試點地區開展生態紅線邊界勘定和現場調查,形成高精度生態紅線分布圖,將生態紅線落到實地。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在試點工作基礎上,聯合相關部委全面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力爭在2014年完成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工作,出臺國家生態紅線管控的政策措施和生態紅線管理法規,明確各級政府及相關企業、社區和個人在生態紅線區域生態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對生態紅線區域實行最嚴格的管控制度,努力構建嚴守生態安全底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