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俠--- 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總工程師

發布日期:2013-10-05 瀏覽次數:
215
核心提示:崔俠--- 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總工程師


崔俠
電話 87570826(辦)
工學博士
畢業時間 89.07
畢業學校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所學專業 流體力學
從事專業 環境規劃、環境評價;環境GIS
技術職稱 高級工程師
工作單位 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 工作時間 86.07
單位類別 事業
單位性質 全民
行政職務 總工程師
歸口行業 自然科學研究
聯系電話 020-87517619 郵政編碼 501620
通訊地址 廣州市天河南一路24號
主要專業工作經歷
1989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到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從事環境規劃和環境評價工作,1989年至1991年參加和編寫了《廣州河段水環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研究報告,建立了廣州河段水污染防治規劃模型,該成果獲得1992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至1997年,先后主持開展和參加完成《廣州市環境保護總體規劃(1996-2001年)》、<<廣州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廣州市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動態決策支持系統》、<<海口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花都市環境保護規劃》、《中山市環境保護規劃》、《海口市環境保護規劃》、《廣州市芳村區環境保護規劃》、<<花都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增城市三江鎮環境保護規劃》、<<廣州市環境規劃多媒體演示系統>>、<<廣州市環境規劃電子圖集>>等大中型科研課題,并建立了海口市環境空氣預測及污染控制模型、增城市三江鎮水污染總量控制規劃模型,廣州市芳村區水環境規劃模型,首次將GIS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引入環境規劃中(如海口市環境保護規劃)。獲得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項、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二項、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一項、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一項。
在<<廣州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研究中,承擔了該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研制開發工作。系統在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運用現代信息論、控制論、計算機GIS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將進一步運用遙感技術和GPS技術)進行高層次設計,實現了水、氣、噪聲等環境現狀及預測模式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全面對接;并根據各種環境功能區區劃,迅速查出超標范圍內社會經濟情況。可以做到對新建建設項目擬選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進行全面監控;對事故性污染進行全面跟蹤監控,動態地預測其影響范圍、程度,為決策者提供可選的應急措施;對廣州市現代化城市環境建設過程中的人口、經濟、環境進行動態決策分析;并采用人機對話形式對經濟社會發展或開發建設行為進行環境風險和決策分析。
1997年至2000年,主要參加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主持中(國)挪(威)合作《廣州市大氣質量管理和規劃系統》項目中的子題《廣州市大氣控制方案選擇》中方的全面工作,通過對不同污染源對廣州市大氣污染的貢獻的詳細分析,結合國內外的經驗,將環境經濟學的理論引入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中,運用費效分析的原則給出了在經濟技術上可行、可操作的控制方案。在聯合國開發署(UNDP)《廣州汽車尾氣環境污染控制方案研究》國際合作科研項目中負責開發廣州地區汽車尾氣污染控制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的工作,建立廣州市機動車污染控制決策支持系統,進行廣州市機動車污染情景分析。 2000年至2001年主要進行基于3S的環境信息系統研究與應用工作,建立和研制《廣州市環境保護信息系統》和《水污染總磷、總氮在線監測設備研究》,通過3S技術與環境監測技術的融合,實現水、氣、噪聲及生態等環境要素的實時、多維、多源、高效、高精度的在線監測和決策支持系統;并進行廣州地區大氣中細粒子顆粒物源解析、廣州市水源地水污染源解析的投標工作。另外還參加和負責《廣州市環境保護“十五”計劃》、《廣州市環境保護人才“十五”規劃》和《廣州市城市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 崔俠同志是廣東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專業技術特點或科學研究方向
崔俠同志一直致力于環境模型、環境規劃、環境評價的研究,有豐富的“3S”技術、多媒體技術、決策支持系統技術、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及現代計算機知識,擅長于將高新技術與傳統的環境科學相融合,實現環境保護的動態規劃,為實現高效的環境管理,提供現代化技術手段。
主要專業技術業績成就情況
1、《廣州河段水環境背景特征和水污染綜合防治規劃》獲得1992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海口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獲得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3、<<廣州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獲得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廣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
4、論文<<珠江廣州河段水文水質特征和模型研究>>被第十屆全國地方環境報刊研討會評為二等獎。
5、論文《GIS技術在廣州環境保護中的應用》評為2000年廣州市科技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
主要論文和著作情況
《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廣州市環境動態監控和預測決策系統》,廣州環境科學,第14卷,第4 期,1999年;
《海口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廣州環境科學,第9卷,第4 期,1994年;
《廣州市環境總體規劃多媒體演示系統的研究》,廣州環境科學,第12卷,第3 期,1997年;
《廣州市環境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GEMIDSS)的研究》,廣州環境科學,第13卷,第3 期,1998年;
<<珠江廣州河段水文水質特征和模型研究>>,廣州環境科學,第8卷,第3 期,1993年。
《GIS技術在廣州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廣州環境科學,第15卷,增刊,2000年;
《3S技術在環境信息系統中的應用》,廣州環境科學,第16卷,第3 期,2001年;
|
|
|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