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國所有設市城市原則上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但是,全面實行階梯水價,在現實中還面臨用水觀念陳舊、技術瓶頸制約以及“借梯漲價”疑云等三個難題。
階梯水價節水效果并不樂觀
在水資源日益緊張、水浪費現象嚴重的情況下,實行階梯水價是一種必然趨勢。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表示,城市供水作為一種基于水資源的公共服務,如果價格太低,人們就不懂得珍惜和節約。“當前我國水資源狀況已經十分緊張,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我國水資源的浪費情況卻十分嚴重。”
據了解,當地很多居民節水意識較為淡薄,沒有間斷用水的習慣,在洗碗、洗澡的時候水龍頭也一直開著,水嘩啦啦白流現象隨處可見;同時,居民家中循環用水、節水型生活設施的普及率也非常低,水資源浪費問題十分嚴重。
當地一位市民說:“我們也知道要節約用水,但在現實中卻很少刻意去這么做,一個可能是還沒有真正體驗過缺水的生活,另一個就是覺得不方便,而且多用點也花不了多少錢。”
“一戶一表”推進緩慢
其實,階梯水價并非新鮮事物。據了解,從1998年開始,我國就明確提出推進階梯水價,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寧波、廣州等為數不多的城市真正實施了。究其原因,則在于階梯水價推進還存在一些困難。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表示,居民階梯水價實現的前提是一家一個計價水表,也就是說每戶都要有一個抄字收費的表,行業里將其稱為“抄表到戶”,“抄表到戶了,才能實現階梯水價,不然就不能知道每家用多少水。但我國現在基本上還沒有真正實現100%抄表到戶的城市。
同時,實行階梯水價也存在計量方面的障礙。業內人士介紹,在現有情況下,自來水公司可能是兩三個月才抄一次表,但如果實行階梯水價,就需要更加嚴格和準確的抄表和收費。
“現在大部分新建的小區,使用的都是預先繳費的IC卡水表,也就是說居民一次可以買一定量的水,這些水用多久可以自己掌握,同一個價格。使用這種水表的小區難以使用階梯水價的計量方式,除非再花更多的錢,把各家的水表改成智能水表。”傅濤說。
節水不能僅靠漲價
業內人士認為,實行階梯水價制度,可以通過價格杠桿強化市民的節水意識。南昌市物價局副局長衷建紅說:“目前南昌市居民每月戶均用水量約15噸至20噸,用水浪費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如果對市民正常生活合理用水以外部分提高價格,相信能夠起到約束浪費水資源行為的作用。”
但專家和業內人士同時也指出,“階梯水價”固然是水價改革的有效手段,但絕不能變成“借梯漲價”,必須科學透明地制定階梯調價方案。此外,提高市民節水意識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以節約資源作為提價的理由,而且“擰緊”龍頭,促進居民節約用水,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漲價上。
傅濤表示,通過實行階梯水價,居民可能會支付更多的水費,但這絕不能成為供水公司的“福利”。漲價部門的獲利分配需依據供水公司的成本和服務水平確定,并接受政府監管,其中更多的應作為水資源公共基金,由政府應用于水資源的保護、管網的更新以及弱勢群體的補貼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