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霧霾讓我們認識到空氣污染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而我們賴以生存的水質安全也在各種污染下越發的嚴重。
根據《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數據,總的來說全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形勢依然嚴峻。其中,全國水環境質量依然不容樂觀: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南諸河和西北諸河等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類、類和劣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68.9%、20.9%和10.2%。
除了這些數據,連連發生的水污染事件也透露著水環境監測不完善。2010年大連新港溢油事故、2012年廣西龍江鎘污染事件、2014年蘭州水廠苯污染事件……水專項技術總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院士曾表示,這表明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高風險階段,過去工業布局不合理,工廠過分靠近取水口造成的歷史欠賬正在逐步凸現。
據悉,我國現有流域水環境監測體系不完善,流域風險評估預警能力薄弱,可滿足現場、快速和應急的監測技術不足。為此,水專項從“十一五”期間開始構建流域突發性水環境風險評估預警技術體系,著力加強“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管理、預警、監控。
為改善水環境監測,4月14日據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第一階段主題評估會上了解到,我國正在構建流域突發性水環境風險評估預警技術體系,這個體系預計將于2015年全部建成并向全國推廣。這意味著我國水環境風險應急管理能力將獲得有效提升。
隨著政策的進一步加深,水質監測行業必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投入,水質監測行業今后將會繼續穩定、持續地發展;運營市場方面,隨著有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運營企業的數量將逐漸縮小,少數規模大、實力強的運營企業將逐漸成為運營市場的主力軍。如元力股份、津膜科技等。由于地下水處理的難度較大,解決其污染問題的重點在于防止污染,主要體現在監測和污水達標排放兩方面,前者收益企業有天瑞儀器、先河環保,后者包括首創股份、萬邦達等污水治理龍頭。此外,相關供排水管道的升級將有利于巨龍管業、青龍管業等上市管材企業。
據了解,《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曾明確提出要建立起全國地表水生物監測網絡,目前已選取14個監測站啟動試點,保守預計市場規模約有近20億元。
假設水質重金屬監測儀市場均價300萬元/臺計算,按國家級地表水質監測網絡覆蓋1000家監測站點,每個監測站點兩個水斷面各配臵一臺監測儀,市場規模約有60億元。
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預期未來水監測市場打開后行業增速有望逐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