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二屆、十四屆市政協委員,徐勇是名副其實的“老委員”了。他深知作為一名政協委員的責任,每年平均10件的提案體現了他履職盡責的成效。“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要發揮自身作用,全力履職盡責。”2015年,著眼成都發展,他提出了地下城市綜合管廊的提案,前瞻性地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提案“高產戶”
盡心盡力履職盡責
昨日,在采訪過程中,不時有熟識的委員過來打招呼,“這可是我們的提案‘高產戶’,要采訪的內容可很多。”“去年13件,今年準備了14件。”徐勇認為,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一種重要方式,“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就是要盡心盡力履職盡責,為社會作出貢獻,傳遞更多正能量。”
“建言獻策不僅要有針對性,還要有前瞻性,能夠針對某一社會狀況,提出具有遠見的意見,供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參考。”去年他提出的《關于超前制定成都市地下城市綜合管廊頂層設計的建議》,獲得市政協2015年度優秀提案的表彰。
他說,城市中之所以常出現“拉鏈工程”,主要是因為缺乏“共同溝”和城市綜合管廊的規劃設計。借工作出國的機會,他細心觀察德國、瑞士等國家的城市建設管理,并搜集了大量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該提案。“建設地下綜合管廊,不能只算經濟賬,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公共管廊在未來城市建設中勢在必行。”因此,就要從當下考慮,把該項工作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各級部門職責,明確各類管線的規模和空間布局,確保地下空間集約、高效。前不久,《中共成都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已明確提出,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實施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得知這個情況,徐勇更加明確履職的信心和方向。
主動深入調研
真實反映民生訴求
推動成灌快鐵改變運營方式、降低機場高速收費、整治垃圾短信……著眼民生,徐勇的關注點廣泛。“經常收集到有關民生訴求信息后,我就去調研,掌握第一手的真實資料。”他說,政協委員只有深入實際,才能匯集到真實的民意。2015年,他提交的關于做好垃圾分類,保護城市環境的提案,也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在日本出差,看到人家的垃圾分類做得如此精細,大家的環保意識非常自覺,切實觸動了我。”回到成都后,他就著手開始調研,實地調查垃圾回收現場,分析成都關于生態保護的規定,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最終形成提案提交。
“如何讓政府單位、公司、居民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完整結合的體系,采用合理嚴密的機制激勵和引導市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是目前需要進行探索思考的。”了解錦江區推行垃圾回收分類試點情況后,他建議,制訂并完善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明確和細化垃圾分類參與各方的責任;通過經濟利益直接調節公眾的垃圾丟放行為,促進大家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借鑒日本的方法,對于不同性質的垃圾按照不同的時間到小區收集,過時則拒收。
本報記者 華露艷 攝影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