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年博士創新創業項目受青睞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晨暄報道)在新疆,干部下基層工作要“接地氣”,而一些從事科學研究的青年博士研發的創新創業項目同樣“接了地氣”。在12月16日舉行的第十屆新疆青年學術年會暨第四屆青年博士論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分論壇(以下簡稱分論壇)上,新疆部分青年博士結合新疆實際,聚焦科研成果項目轉換,全區14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行了現場演示。
我區青年博士創新創業的熱情,大膽新穎的思維,尖端一流的科研成果使得這些創新創業項目脫穎而出,備受投資商的青睞。當日,6個創新創業項目在現場簽署了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書。
污泥能讓沙地變“良田”“一直以來,新疆的沙地生態修復課題都是難點,明年,我將完成在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學業,帶著‘城市污泥修復新疆沙化土壤的研究’課題回到新疆。”12月16日的分論壇上,喀什大學科研人員于坤的開場白引起大家的關注。
很多人不知道,當天,于坤是專程從天津趕來參加分論壇的。作為一個從事科研的新疆人,于坤迫切想為新疆的沙地生態修復做一點事情,對于這個課題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于坤介紹,新疆目前建有上百家污水處理廠,每年會產生大量污泥,這些污泥普遍采用填埋和焚燒的方式處理,既存在危險隱患,又會造成二次污染。而在他的研究課題中,城市污泥在進行發酵、脫水等處理后,污泥中富含的氮、磷、鉀等物質恰恰是改良土壤的催化劑,其生物活性可以達到30%左右,1公頃沙化土地覆蓋20噸到25噸污泥,1年后就能種植部分植物,5年左右可改造成能耕種的土壤。
“該科研成果一旦運用,每天能為新疆處理100噸左右的污泥,每年經污泥修復的沙地能達百畝左右。污泥能讓沙地變‘良田’,從而實現改良土壤的目的。”于坤自信地說。
多語種電子點讀機輕松學語言“如果你要學習英語,滿大街都是輔導班,各種學習教材隨處可尋,可要是想學習維吾爾語或者俄語,想要找到合適的教材恐怕沒有那么容易,現在‘口袋里的維(俄)漢雙語老師’——系列電子點讀機幫你解決所有問題,1本教材加1個點讀機就能輕松搞定。”在分論壇上,新疆絲路國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龔勝濤說起該項目時簡直停不下來。
“口袋里的維(俄)漢雙語老師”——系列電子點讀機采用電子掃碼技術,囊括了13本語言教材內容,不需要老師和翻譯,只要有1個點讀機和1本維漢俄書籍,用電子點讀機在書上輕輕一點,書上的內容會立刻翻譯成維吾爾、漢、俄3種語言播放出來。
住村干部教材、學生教材、出國人員教材……記者拿起這個“口袋里的維(俄)漢雙語老師”——系列電子點讀機親身體驗,電子點讀機從外觀來看和市面上銷售的中英文電子點讀機并沒什么區別,它的研發關鍵并非電子點讀機本身,而是根據不同人群需求開發出不同的教材,個性化需求才是核心內容。
龔勝濤介紹,在當前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機遇面前,同時掌握維吾爾語、俄語和漢語成為趨勢,不管是學生、公司職員還是住村干部,都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開發此產品,既是商機所在,也是社會需求,他希望能將該項目推廣下去,讓更多的人輕松學語言。
實現自動化高效節水我區推行土地流轉后,土地灌溉方式由漫灌改為滴灌,如何實現滴灌自動化,做到自動化高效節水成為問題……12月16日的分論壇上,烏魯木齊天工興水環保科技公司的博士袁亮為這些問題找到了答案。
在“互聯網+”時代,我區農業需要更多的創新,此次袁亮所做的“自動控制滴灌帶閥門開關”項目就是建立在基于“互聯網+”的智能灌溉云服務平臺基礎上的。
“通過手機APP,自動控制農田中的滴灌帶閥門開關,農民再也不用半夜起床到地里開關閥門,既節約了勞動成本,又能對田間的作物生長情況有所了解,最終實現自動化高效節水。”袁亮說。
袁亮介紹,新疆今后會是全國最重要的糧食、棉花主產區,而解決缺水問題迫在眉睫。目前,“自動控制滴灌帶閥門開關”項目已完成了實驗室研發階段,明年將在麥蓋提縣、哈密市、霍城縣、呼圖壁縣等地應用推廣,最終實現產業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