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中,有不少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項,記者為您一一梳理。 記者 毛曉華
主要目標
到2017年 環境質量改善
全市PM2.5年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20%,城市空氣質量優于二級標準以上天數的比例達到75%;
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7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100%,基本消除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水體;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人居環境改善 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
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
主要污染物減排
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分別削減4%、4%、8%和8%,重點行業VOCs排放總量下降4%。
生態系統保護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達到55%,生態紅線區域占國土面積比例不低于21%,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45%,林木覆蓋率達到23%,重點保護物種受到嚴格保護。
重點任務 推動綠色發展
全面推進化工、印染、電鍍、造紙、焦化等“十大”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年內建立清潔生產企業和清潔化工藝改造項目清單。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2017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減少100萬噸。
實施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建設節水型社會、節水型城市。
推進水污染防治
鞏固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成果,確保全市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深入推進城鎮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年內制定管網改造計劃,2017年底前,建成區污水收集處理率達到85%。
系統治理城市黑臭水體,制定實施整治方案和年度計劃,完善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體系。
開展大氣污染防治
加快燃煤鍋爐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年內整治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721臺,完成燃煤鍋爐整治任務。
加大機動車排氣污染治理力度,年內對新注冊和異地轉入車輛全面實施國Ⅴ標準,全部淘汰剩余的13757輛黃標車。
實施土壤污染防治
強化監測監控能力建設,完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年內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省控點位優化。2017年底前,形成土壤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監測能力。
積極開展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復試點示范。以工業場地、農用地為重點,推進污染地塊治理修復。
防范環境風險
完善環境風險防控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體系,開展全市重點企業、敏感目標風險評估,加強重點區域環境風險預警系統建設。
制定實施六大重點防控行業重金屬綜合整治方案,加強含重金屬廢棄物減量化和循環利用。2017年全市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不增加,涉重行業排放強度逐年下降。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加大自然濕地保護與修復,到2017年,修復各類退化濕地300公頃,全市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45%以上。
實施拯救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工程,到2017年,90%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數據說話
新建民用建筑全面達到一星級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到2017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50%以上。
從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用戶水龍頭水質狀況。
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港口岸電系統,年內推廣新能源汽車450輛(標準車),實施11項港口岸電系統建設工程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到2017年,完成造林綠化2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23%以上。
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協同推進村莊環境改善提升工程和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2017年底前,實施300個規劃發展村莊環境改善提升。
開展全面節能行動計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017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6%。
2017年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到70立方米/萬元以下(不含火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