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子灣、辛安河污水處理廠明年新建
套子灣辛安河污水廠明年啟動新建
勤河整治或列入芝罘區城建重點
近年來,水環境的保護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于德利等11名市人大代表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我市河道整治工作的建議”得到了市政府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套子灣、辛安河污水處理廠計劃在明年啟動新建擴建工程,提高市區污水處理能力。特別是芝罘區城中河勤河,或將在明年列入芝罘區城建重點項目,一片青山綠水將重現市中心。
河道整治還需源頭整治
河道是城市生態環境和水資源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提供生產生活用水、防洪排澇、調節小氣候、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景觀等多方面的功能。近年來,加強河道污染治理,改善區域水環境,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據悉,我市河網較發達,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屬季風雨源型河流,分布著大沽夾河、五龍河、黃水河、界河、辛安河五條主要河流及勤河、柳林河、內外夾河、逛蕩河、魚鳥河、沁水河和廣漢河等支流。
今年年初,于德利等11名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加快我市河道整治工作》的建議,對于我市目前河道整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解決建議。于德利表示,雖然河道水體污染情況大為改善,但部分城區未實現雨污分流,汛期污水隨雨水排入河道,致使水質變差且不穩定。同時存在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狀況,隨著城市迅速發展、人口快速增長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已經顯現出來。
近年來,我市遇到了持續干旱,水資源緊缺狀況加劇了煙臺生態環境、水環境安全的風險。同時,河道污染也嚴重影響海岸帶環境。于德利認為,目前我市河道整治難度還是較大。以勤河為例,作為外夾河上游支流,自北向南流經芝罘區世回堯辦事處、黃務辦事處、臥龍園區,是市區主要河流。雖然勤河進行了改造,也多次對河道進行治理,但并未得到根治。
“河道作為水資源、水環境的重要載體,極易受上游水質的影響,因此源頭治理是做好河道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的重要保障。”于德利說,要加強源頭治理,更加注重上下游及周邊的協調和聯動,加強水利、建設、環保、環衛部門的溝通配合,形成一套城區河道治理的長效機制。
于德利表示,城區河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實現污水截流,保證污水不下河,更要提高污水深度處理能力。同時在截污治污的基礎上,開展河道生態治理,修復水生態系統。
套子灣、辛安河污水處理廠明年啟動新建
目前,這份11名代表的聯名建議得到了市政府、芝罘區政府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今年,我市在系統推進城區河道治理方面下了大功夫,城管、環保、水利等部門聯動,明確分工,形成一套河道治理長效機制。
據悉,市城管局在推進雨污分流建設上,從2008年起每年組織有關單位在芝罘區范圍內自東向西逐片對老城區實行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完成了東起月亮灣、東口隧道西至青年路、青年南路之間約19.78平方公里區片改造,鋪設管網306公里,累計投資2.59億元。今年,市排水處對東至環海路、青年路,西至夾河,南到港城西大街,北到沈海高速、幸福北路區域進行雨污分流改造,面積約25.8平方公里,改造面積為歷年之最。
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面,我市將22條水體整治工作列入掛號督辦事項,幸福四號明溝、臥龍工業園明溝、萊山區東風河、東都河、牟平三八河等黑臭水體已整治完成。幸福一號明溝、二號明溝、三號明溝、五號明溝等黑臭水體整治已開展。
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將極大提高市區污水處理能力。目前,套子灣污水處理廠20萬噸/日和辛安河污水處理廠12萬噸/日出水水質提升到一級A標準。根據規劃,2020年,套子灣污水處理廠污水量將達到40萬噸/日,目前該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已經達到35萬噸/日的處理量,正在規劃明年開工規模為12萬噸/日的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
而辛安河污水處理廠遠期規劃為15萬噸/日,計劃將在明年開工新建1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采用全地下方式建設,計劃2020年竣工驗收。
勤河將成為市區一道靚麗風景線
特別是在芝罘區范圍內城中河流整治過程中,市排水處安排專人對勤河、區河等河道兩岸排水設施進行巡視,定期對兩條河流水質進行檢測。對于堵塞、移位、占用、擅自接設排水設施以及個別企業隨意排污的行為,發現后進行查處。在勤河治理過程中,2012年對勤河流域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借助南郊污水處理廠建設之際,在勤河兩側鋪設了污水截流管道,為勤河兩側后續開發建設預留了污水管線接口。
特別是在市人大代表提出相關建議后,芝罘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勤河進行積極調研整治,對前期存在的垃圾進行清理并安排專人巡查,封堵排污口。臨近2018年,勤河的改造傳來了好消息:勤河改造或將列入2018年芝罘區城建重點項目,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勤河將成為市中心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水環境的治理關乎民生,今年,為保護好我市的水環境,市環保局將強化督查獎懲手段,成立督查辦公室將加大對各縣市區突出環境問題的督查督辦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市級“督企”與“督政”并重工作機制,強化對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環保目標責任書落實情況的督查,綜合運用約談、限批等措施,加大對縣市區政府的考核問責力度。確保“十三五”期間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河流、水庫及近岸海域水質逐年改善。(YMG記者 史崇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