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為期一周以“珍惜自然資源 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的地球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
地球日當天,在距北京直線距離800公里的庫布其沙漠,2000名來自社會各界的義務植樹人士利用把沙柳、花旗、松樹等栽進大漠之中。
活動現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億利集團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通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將有更多力量以各種形式參與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之中。
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億利集團30年的沙漠植樹經驗來看,種樹只是第一步,未來要考慮種了樹之后如何形成綠色經濟模式,實現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種樹治沙
一人手持水槍打洞,一人緊隨其后插苗,10秒一棵,一列沙柳很快定型。每年4-5月,40歲甘肅農民張生和其他11名同伴都會來到庫布其沙漠植樹。
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區三大風沙源之一,被稱為“懸在首都頭上的一壺沙”。幾十年來,在政府、企業、群眾的共同努力下,1/3的庫布其沙漠得到治理。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3600萬平方公里,庫布其沙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得到整體治理的沙漠。億利集團創造的庫布其治沙模式目前已擴展至中國西部沙漠化地區,并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技術和資本。
從2005年開始,億利集團一直把世界地球日作為自己的“植樹節”,每年都在庫布其組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義務植樹活動。
今年地球日當天,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與億利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億利公益基金會向中國綠化基金會捐資500萬元。
未來,通過“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行動,將有更多來自于全國的網友通過線上認養和認購、線上體驗、線下植樹的方式加入張生們的行列,參與庫布其沙漠以及新疆、甘肅、青海等多地沙漠治理之中。
“互聯網+全民藝術植樹”行動是對義務植樹新模式的探索和嘗試。
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胡章翠介紹,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重要指示精神,全國綠化委員會制定出臺了《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管理辦法》,將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展到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8大類,批復北京、內蒙古等10省(區、市)作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
2017年,庫布齊沙漠所在的鄂爾多斯市被全國綠化委確定為“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市,今年初步實現了“網絡植樹實體化、實體植樹基地化、基地植樹公園化、公民盡責多樣化”。
“我們用自然改造自然,用技術改造自然,現在用互聯網改造自然。”王文彪在致辭時說,億利集團擁有豐富的技術,特別是生態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還有廣袤的植樹空間。這些優勢加上互聯網技術,億利將實現義務植樹的可視化體驗,帶來線上線下完善的用戶體驗,保障信息公開透明,讓每一棵樹都有蹤跡,讓每一份希望都有著落。
必須與商業結合
“‘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更主要的是全民參與,過去沙漠集團化種樹是億利一家為主,互聯網可以讓所有有識之士,種樹就是種希望,種樹就是種愛心,能夠實現價值。”
王文彪考慮的不僅僅是植樹,還有如何加入商業化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他在接受植樹現場媒體采訪時表示,以億利集團30年的沙漠植樹經驗來看,種樹只是第一步,未來要考慮種了樹之后如何形成綠色經濟模式,實現成果轉化和可持續發展。
至于如何實現與商業結合,王文彪表示不方便透露。
在活動現場,億利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目前仍在企業內測中的微信小程序——“i森林”,用戶可以認購價格從10元至289元不等的沙漠樹苗,通過衛星地圖可以實時監測樹苗環境狀況、養護和生長情況,也可以看到個人認購排名。可選購的樹苗中不乏兼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甘草等物種。
對億利集團來說,植樹造林不僅是一項公益事業,還是一門不錯的生意。
30年來,億利集團立足植樹治沙,推動“治沙手段產業化”發展戰略,形成包括億利藥業、生態農業產業、光伏發電在內的一系列沙漠生態產業,追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甘草,是一種名貴的藥材,既有經濟價值,也會對沙地產生明顯的改良作用,億利研發出甘草種植新技術,利用這種新技術建立起甘草藥業產業鏈,修復了土地,帶動了貧困戶脫貧。
目前,億利在中國各大沙漠甘草種植面積達220多萬畝,每畝每年的收益有70多美元。
同時,億利計劃建成1GW “生態光伏”,板上發電,板下種藥,板間養羊,既治沙又發電,還能減少種植、養殖的蒸發量。
據測算,生態光伏每年可發電5.27億度,節約標準煤約 44.2 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 117 萬噸,防風固沙面積可達4000 公頃,生態效益十分顯著。目前庫布其已經建成了0.3GW。
億利也以PPP生態修復模式,先后與甘肅省政府、新疆和田地區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雖然回報周期長,但是以沙漠生態治理為先導,將旗下沙漠生態產業逐步導入的商業模式已經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