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把脈西北地區污水處理 污泥資源化利用提升空間大
時間:2019-06-26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李濤 侯佳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永臻日前在第二屆西北水環境青年學者論壇上提出,我國城鎮污水處理中的污泥厭氧發酵率非常低,在全國6000多座污水處理廠中,污泥厭氧發酵處理量占比不足5%。
本屆論壇以“聚焦西北水環境 放眼中國水未來”為主題,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來自國內外的50余位水環境領域專家學者集中就流域水環境治理技術、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海綿城市及黑臭水體治理等12項主題作主旨報告并開展研究探討。
我國污泥處置起步相對較晚,主要以填埋為主,大部分污泥經簡單穩定化后堆棄。2017年,我國生活污泥產生量為3658萬噸,簡單處理后的污泥存在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的風險。
那么怎么實現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彭永臻認為,可在污泥厭氧發酵方面下足功夫。他介紹,經過厭氧發酵,污泥中的有機物可以轉換為甲烷,變成生物質燃料,用來發電。對于西北地區來說,由于降雨量少,相較南方城市,污水污泥中的有機分子要多一些,這更利于污泥厭氧發酵提取甲烷,實現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