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5年,廣州城鎮污水處理率將達99%,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中環報記者張黎
記者留意到,《廣州市污水系統總體規劃(2021-2035年)》環境影響評價日前在廣州市水務局網站上進行公示。規劃提出,到2035年廣州全市污水處理廠97座,污水處理廠總規模1369萬立方米/日,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9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9%,污水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截至目前,廣州市現狀污水處理廠64座,總處理規模774萬立方米/日,配套污水泵站136座。按照規劃,到2025年,污水處理廠達72座,污水處理廠總規模885萬立方米/日,配套污水泵站150座,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85%,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8%,污水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以上。
2035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9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9%,污水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在污泥處理處置方式上,執行“廠內干化減量+焚燒”技術路線,外圍污水處理規模小,污泥產量低的污水處理廠采取多元化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同時,污泥處理處置工藝主動適應科技進步,發展綠色循環節能低碳的新工藝、新技術,鼓勵污泥資源化利用——園林綠化、制磚、水泥熟料生產、生物陶粒、燃料摻燒發電(探索土地改良、農用)。
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規劃提出,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以生態補水為主,道路綠地澆灑等城市雜用水為輔,鼓勵工業用水等其他類型再生水利用,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2025年城鎮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25%,2035年城鎮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30%。
農村污水治理方面,規劃采用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和就地處理兩種模式。對規劃建設區內的農村、新型城鄉形態下的農村、有條件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且收集管網基本實現雨污分流的農村,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對暫不具備接入條件的農村,因地制宜采取就地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污水資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態消納)等方式將生活污水有效收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