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4月26日,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第三批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內蒙古:采礦企業竟占用國家森林公園采礦選礦
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內蒙古自治區發現,赤峰市克什克騰旗黃崗梁鐵礦區的7個采區全部在內蒙古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范圍內,每年采選鐵礦及其它伴生礦合計約340萬噸。經核實,兩家采礦企業的3個采礦權均未落實國家森林公園管理有關規定,長期違規開采,礦區面積合計為24.97平方公里。
督察組調取衛片顯示,黃崗梁鐵礦區兩家企業7個采區全部位于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內
現場督察還發現,兩家采礦企業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大量尾礦和廢石露天堆放,未采取防雨、防揚塵、防流失措施,污染較為突出。
河北:肆意妄為,非法堆放污泥造成環境污染
污泥含有害物質,未經有效處理處置極易造成二次污染。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河北省發現,邢臺、唐山、衡水棗強等地部分企業長期違規處置污泥。其中邢臺市隆堯縣的正祥牧業有限公司僅利用少量污泥養殖蚯蚓,其余大量污泥非法傾倒堆放在耕地上,侵占耕地面積超過226畝。現場可清晰辨認的污泥就有近1.3萬噸,未采取任何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產生大量黑褐色、粉紅色高濃度滲濾液進入土壤,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現場督察發現,正祥公司在耕地上傾倒堆放大量污泥,滲濾液嚴重污染土壤
唐山市古冶區沃農有機肥有限公司以利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生產有機肥名義辦理生產經營許可和環評審批手續。但該公司違規非法接收污泥15.56萬噸。督察發現,該公司至少有超過5萬噸污泥去向不明,存在嚴重環境風險隱患。相關污泥產生單位履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不力,當地相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對企業擅自變更生產原料、非法接收污泥等行為熟視無睹,監管明顯失職失責。
江蘇:生活污水直排現象普遍
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江蘇省發現,淮安市部分區縣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生活污水直排、溢流現象多發,水環境問題突出。
暗查發現,生活污水通過雨水口直排鹽河
現場督察發現,淮安市鹽河城區段約3公里河道內有5個雨水排口直排污水,每天入河污水量超2000噸,在河面形成明顯污染帶。由于區域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河流兩岸環境整治力度不夠,大量污水垃圾在排澇泵站和涵閘上游蓄積,淮安市國省考斷面上游支流支浜水質較差。2022年3月,當地有關部門對國省考斷面上游10公里范圍內排澇泵站和涵閘攔蓄水體監測顯示,76個采樣點位中Ⅴ類、劣Ⅴ類占比達21%。汛期大量污水隨雨水下河,嚴重影響下游水質。
西藏: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
西藏空港新區成立于2015年4月,是自治區級新區,所轄區域為山南市貢嘎縣甲竹林鎮全境,規劃面積92平方公里,現已入駐酒店、餐飲、物流等服務企業百余家。督察進駐期間,群眾多次向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反映流經空港新區的吉雄干渠惡臭刺鼻,污染非常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暗查發現,空港新區空港壹號商務酒店正在排放污水,吉雄干渠水質發黑發臭
督察發現,空港新區對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重視不夠、推動不力,直至2019年1月才組織勘察設計招標,之后便以種種理由不了了之,致使項目建設一直處于停擺狀態,至今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
新疆:落后產能淘汰不力
新疆產業結構偏重,“十三五”末,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比重50.5%以上。堅決遏制高耗能項目盲目發展,是新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現,伊寧縣、伊吾縣、奎屯市等地盲目上馬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不力,違規產能監管不嚴不實,地方有關部門把關不嚴、履職不力。
督察組使用無人機拍攝,新疆天正中廣石化有限公司違規建設100萬噸淘汰類常減壓石油煉化裝置
2019年7月,國家有關部門印發的《工業窯爐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明確要求,禁止單獨新建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督察發現,伊寧縣伊東工業園區管委會以園區清潔煤制氣中心的名義為伊犁閩陶陶瓷有限公司3臺1500噸/小時企業自用燃料類煤氣發生爐“打掩護”,伊寧縣發改委違規于2020年予以備案,目前該設施已基本建成。此外,該企業建筑陶瓷生產線能效未達先進值,不符合新建高能耗項目相關要求,地方有關部門仍默許項目違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