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總磷控制目標還需努力,還有哪些產業機遇值得關注?
時間:2022-07-08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中國水網
作者:焱焱整理
近日,據中國水網獲悉,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印發《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
《總體方案》對新時期下太湖流域未來綜合治理進行全面部署,其中指出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控源減污、生態擴容、科學調配、精準防控為主線,統籌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等要素,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水質黑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高流域防洪保安與水資源配置能力。
從《總體方案》來看,新時期太湖流域治理要以政策為工具,現實為導向,科學穩步達成流域綜合治理目標。
十四年治理成效如何?
距離2008年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已經過去十四年。
據《2021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1年,江蘇近岸海域優良海水面積比例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太湖總磷、總氮濃度分別下降22.7%和13.4%,達到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太湖治理連續14年實現“兩個確保”;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為“良”;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由“中等”水平提升至“良好”水平。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讓太湖流域治理持續向好,如自2007年以來,無錫市太湖治理的總投入757億(其中約87%為無錫市地方投入)。2007年以來,累計打撈藍藻的總量1800萬噸,打撈量占全太湖打撈量的90%以上。
正因高額投入,今年1月到5月,太湖無錫水域水質達Ⅲ類標準,為近年來同期最好水平。定類指標總磷濃度為0.050毫克/升,同比下降10.7%。
但結合《總體方案》來看,太湖流域治理仍存在不少問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研究員錢益春指出:“目前,太湖氮、磷營養鹽過剩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且已形成藻型生境,只要氣溫、光照、風力等外部條件具備,西北部湖灣、竺山湖、梅梁湖和湖心區等水域就可能大面積暴發藍藻水華。產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太湖流域地跨蘇、浙、滬等三省市,雖然三省市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了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的雙贏發展格局,但流域部分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起步培育階段,重污染行業占比仍然偏高。”
未來產業發力方向和機會在哪里?
《總體方案》明確,太湖流域治理要實現以下兩個目標:
1)到2025年,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成效持續鞏固,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減,濱湖濕地帶逐步恢復,水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流域水資源配置格局持續優化,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濃度總體下降,湖泊富營養化程度和藍藻水華暴發強度得到基本控制,力爭在“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
2)到2035年,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實現入湖污染負荷與太湖水環境容量之間的動態平衡,城鄉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飲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流域水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水位得到保障,河湖生態緩沖帶得到維持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明顯提升,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生產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率先實現流域水環境治理現代化,再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太湖,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專項202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46億元,推進太湖流域、丹江口庫區及上游等重點地區水環境保護修復。
不僅需要資金的支持,要實現上述目標,未來太湖流域治理還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推進污染防治,加強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科學實施生態清淤,推進環太湖有機廢棄物利用。與此同時,今年2月,無錫市宣布將投資超100億治理太湖。就生態治理方面,無錫指出今年將投資超100億元實施治理太湖項目,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
錢益春也表示《總體方案》全面考慮了流域內各種污染形式和污染特點,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在排放端,落實工業總磷限排,推進工業用水回用,促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優化畜禽水產養殖布局;在收集端,提升管網覆蓋率,加強涉磷等污水收集,完善雨污分流和初期雨水管控;在處理端,適度超前建設區域污水處理設施,提升綜合處理效能,強化除磷脫氮工藝,提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廣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
針對淤泥污染,《總體方案》提出按照論證、試點、監測、評估的流程,探索生態清淤新方法,探索淤泥資源化利用途徑,提升應急清淤能力。
針對有機物污染,《總體方案》提出對環太湖有機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等措施,減少有機物入河入湖量,降低水體高錳酸鉀指數。
二是加強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地、重要河湖濕地和湖濱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增強水源涵養能力,推進生態綠廊建設,提升太浦河、淀山湖、元蕩、汾湖“一河三湖”生態質量。
《總體方案》提出完善布局,退還空間,保證面積,提升質量,建設太湖生態前置保安濾器;在西太湖以人工修復為主,恢復湖濱濕地生態功能;在東太湖以自然修復為主,加快重構太湖生態平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