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環境報
◆本報通訊員 李蕓莉 呂卓然
“贛州經開區作為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我們非常注重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工業園區的雨污管網錯接、混接,污水收集處理難,是我們這幾年來面臨的亟須解決的難點問題。”江西省贛州市生態環境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局長劉廣錦說。
如何破解工業園區污水治理這一難題?摸清底數是關鍵。今年上半年,贛州經開區開展了園區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大排查、涉水重點單位自動監控及社會化運維企業專項整治等行動,全面摸清園區工業污水納管、污染物排放濃度、自行監測等情況,做到了底數清晰、問題清晰、思路清晰。
同時,以問題整改為抓手,先后開展污水收集處理提升專項行動及排查問題整治工作,統籌推進園區污水收集處理問題整改,以問題整改促進污水處理效能大幅度提升。據統計,2022年,贛州經開區共排查雨污管網設施257.76公里,養護雨污管網180.60公里,修復雨污水管網破損200余處,整治了雨污管網錯接210余處,通過問題排查整治,實現污水應收盡收。
“我們在加強源頭治理的時候也牢牢抓住末端治理這重要的一環,為了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效能,我們苦下功夫,新建設的新能源科技城污水處理廠即將正式投入運營,同時啟動了贛州經開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二期建設、綜保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將大大提高經開區的污水處理能力。”贛州市生態環境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水生態環境股負責人李婷對記者說道。
今年以來,贛州經開區在污水治理的模式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探索納管標準“一企一議”新模式,實施污水處置差別化收費機制,即污水處理廠根據企業的排污情況核定收費標準,按照少排放低污染者少付費、多排放高污染者多付費、激勵與約束對等的原則,引導排污企業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力度,有效促進排污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已經有24家企業簽訂了污水納管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