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園區只有一個排污口,卻能為110家企業每年節省幾萬到幾百萬
這家水處理公司真是我們企業的福音,不僅為我們企業降低了成本,還為我們解決了污水處理難題!真是一舉兩得。”
這是來自十堰市某制造公司總經理的感慨稱贊:
據了解到,該公司是制造,生產,營銷為一體的企業,污水產量相對其他企業比較少,如果該公司建設獨立工業水處理廠,還需要額外聘請專業的運營人員,并且購買相應的設備,以及日常消耗的藥劑。
僅人工費每個月就要數萬元,更別說前期的投入費用了。
不僅是該公司出現這種情況,在附近工業園內,近110家入駐企業,也面臨相同的難題。
在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上,如何實現保護與發展雙贏平衡?
近年來,十堰市茅箭區投資4096萬元打造了一座高標準、集中式工業園區污水處理項目——東部新區污水處理廠。
十堰工業新區廢水處理廠鳥瞰圖
該工業污水處理廠采取“政府投資、第三方建設運營、企業付費”的模式,項目日處理能力達1500噸,年處理能力達50萬噸。
現如今,該公司將污水交給專業的第三方公司運營,每年處理費也就兩三萬元,不僅處理費降下來了,而且減少了污水處理的擔憂。
排污企業的痛處
痛點一:技術不夠硬,污水處理量少
有的技術不過關,“吃不下”;有的廢水量不夠,”吃不飽”。
痛點二:建站難
若企業一年只產生幾噸工業廢水,建一座污水處理站需30萬元,同時,需要辦理排水許可證、排污許可證......
痛點三:運維難
運維污水廠不僅設備折舊、藥劑消耗、人員工資,一年費用至少20w起步。再加上環保部門不定期上門檢查,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超標排放。
高效集中處理
東部新區污水處理廠投資4000萬元,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污水處理廠,年處理能力達50萬噸,并配套建設污水管網3公里。
水廠面對各專業廠的廢水類別、處理需求、產生量進行詳細調查,提前布局。
對于小水量濃度高的污水,利用槽罐車上門收集后運轉運至污水處理廠;對大水量濃度較低的污水,則通過鋪設管網進行收集。并且在各企業污水進入管網進水口處,加裝一計量裝置,以便對污水濃度與污水量進行監控計量。
為提高污水處理效率,節約污水處理成本,污水處理廠中控室有一面大屏幕,實時監控、反映污水處理情況。其中,含油廢水、高濃度廢水、酸洗廢水和生活污水通過不同管網,分別輸送至4個收集池,而后采取化學、物理、生物等方法處理,最終達到一級A標準排放。
如今,廢水量較小、沒有鋪設管網的企業,只需建設一個污水收集貯存池,污水處理廠定期用槽車轉運處理。
采取集約化處理后,工業新區110家企業每年節省污水處理費用少則數萬元、多則上百萬元;整個園區只有一個排污口,監管更加便利,環保風險大大降低。
不知道你們的水廠是為多少企業服務的呢?或者說是為多少人服務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