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進入“戰國時代”,李衛國要在危廢資源化業復制東方雨虹的成功

從鷹潭段開始,G206國道由東北駛向西南,其將穿過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的信江,途經道教福地龍虎山,一路來到贛中金溪縣,與金撫高速相交。
A股上市公司高能環境(603588)(603588.SH)寄予厚望的新建項目——江西鑫科環保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鑫科),就位于金撫高速路口。4月25日,高能環境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業績交流會,以及江西鑫科項目發布會在該公司舉行。
鑫科環保現場
“我們相信在眾多投資人的鼎力支持、全力相助下,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有全體員工的卓絕的奮斗,高能環境必將邁進全新的發展時期。”業績發布會上,高能環境董事長李衛國意氣風發地說道。李衛國出生于1965年,曾在湖南省經濟管理學院任教,現已是東方雨虹(002271)(002271.SZ)、高能環境兩家A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高能環境董事長李衛國
加碼固廢危廢資源化業務
高能環境成立于1992年,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固廢污染防治技術研究、成果轉化和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肇始于國有科研機構附屬企業,2001年改制歸東方雨虹股東控股,2014年成功上市。
2022年,高能環境實現營業收入87.7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92億元。其中,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板塊實現收入40.55億元,同比增長16.05%;固廢危廢無害化處置板塊實現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4.17%;生活垃圾處理板塊實現收入9.79億元,同比增長5.47%;固廢處理處置工程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同比增長12.70%;環境修復工程實現營業收入9.17億元,同比增長33.39%。
從占比看,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板塊已成為高能環境營收的主要來源。對此,高能環境總裁凌錦明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整體營收結構的變化,基本反映了公司上市以后戰略調整的結果,就是從一家幾乎純粹的工程公司逐步轉變成一家以運營為主的公司。”
高能環境總裁凌錦明
“可以看出,高能環境在堅定不移走去toG計劃,轉而從市場尋求回報,我們認為這才是可持續的。當然,這也考驗公司的技術成本管控能力,以及市場拓展能力。”凌錦明進一步表示。
同時,凌錦明指出,2021年以來,產能已成為掣肘高能環境發展的瓶頸,2022年,公司重點工作便是拓展產能,首先是通過技術改造提升存量項目的產能,這類方式邊際效益最高,其次便是包括江西鑫科在內,新增項目提升產能。
據悉,江西鑫科項目從2022年3月份開工建設,到今年4月25日的年報披露日,該項目電解銅生產線已投入運營。年報顯示,江西鑫科的危廢處理規模達到31萬噸/年,在公司投運及在建項目中位列第一。
圖片來源:高能環境年報
在江西鑫科項目發布會環節,江西鑫科總經理助理賀智睿從項目建設過程、生產工藝流程、廠區設備等多維度對江西鑫科項目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指出,江西鑫科項目專業從事有色金屬廢物綜合循環利用,年產10萬噸電解銅、3.5噸金、120噸銀及錫、鎳、鉑、鈀、銠等稀貴金屬。
“復制”東方雨虹打法?
“事實上,危廢資源化行業可以說是小、散、亂,沒有一個龍頭企業。當下的危廢行業,可以說處在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的過渡期,高能環境毫無疑問要成為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并且在一兩年內就成為頭部企業。”交流會上,李衛國如此說道。
“戰國”是強強對決的時代。在李衛國看來,高能環境想要在行業中勝出,成本優勢是根本的立足點,“坦率地說,200億元的收入,如果有1個點的成本優勢,就能帶來2個億的利潤,如果有5個點的成本優勢,就是10個億利潤,這是毫無疑問的”。
上下游協同是李衛國首先祭出的“法寶”。如高能環境在年報中所說,隨著靖遠高能電解鉛生產線和江西鑫科電解銅生產線的建成投產,公司在固廢危廢資源化利用領域實現前后端一體化全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具備前后端生產能力的資源化利用企業,有望進一步拓寬多金屬資源化利用盈利空間。
“東方雨虹的防水材料為什么能夠比同行便宜13%?就是大量的材料都是自己協同生產了。”李衛國說道。同時,設備工藝、能源、人效等,也是李衛國重點關心的環節,下一步,公司要做的便是“苦練內功”,向東方雨虹學習,全面落地豐田的精益生產模式。
李衛國在業績交流會上
“如果原材料價格和銷售價格不變,危廢資源化企業的成本大概由三部分組成,其一是設備和工藝,其二是能源消耗,其三是人效。我們可以負責任地講,在這三個方面,高能環境相比同行要有領先優勢。”李衛國稱。
同日出席活動的一位私募首席研究員對表示,大行業、小公司、高激勵,是高能環境展現出的特點,也期待高能環境能復制東方雨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