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為響應北京市政府發布的《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桑德國際近期一舉收購了北京市政集團投資運營的3座污水處理廠,分別為:北京市朝陽區垡頭污水處理廠、北京市順義區李橋污水處理廠、北京市石景山區五里坨污水處理廠。另據業內人士透露,收購價格為2.4億,模式為TOT。
未來幾年桑德將對三家污水水廠實施升級改造工作,以便提高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桑德集團文一波此前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曾說過:“并購問題不是由企業性質決定的,今天國企收購民企,明天就可能是民企收購國企了。”此次桑德即開啟了民企收購國企的先河。
此外,桑德集團近日還與北京市水務局簽署了污水處理合作框架協議,項目采用特許經營方式,桑德投資建成后將擁有25年經營權,依靠收取服務費獲得穩定收益。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表示,桑德這一系列動作,其實并不是以項目本身收益為核心的,更多體現的是桑德對北京市場的重視,這是一種戰略性投資布局。
“這些舉措不僅意味著桑德在北京市污水處理領域規模的擴大,也標志著桑德為推進“三年行動方案”,改善首都水環境邁出的重要一步。桑德由此拉開了布局全國市政環保項目進程的序幕。”文一波說。
本市三年內將再建47座再生水廠污水處理率超九成 首都水環境大好轉 |
來源:北京日報 日期:2013-04-23
|
|
日前,本市正式下發《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三年內,本市將新建再生水廠47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其中四環路以內地區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目標 四環內污水處理率100% 方案提出,加強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是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關系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本市將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其中四環路以內地區污水收集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中心城區(本方案所稱中心城區,指中心城及海淀山后地區、豐臺河西地區、大興區五環路以內地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8%,新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實現首都水環境的明顯好轉。 舉措 4大類83項建設任務 為實現污水治理目標,本市將在三年內實施再生水廠、配套管線、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臨時治污工程四大類、共83項建設任務。 2013年到2015年,全市新建再生水廠47座,所有新建再生水廠主要出水指標一次性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28萬立方米/日。其中:中心城區新建再生水廠11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5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4萬立方米/日;新城新建再生水廠15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12座;鄉鎮新建再生水廠21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3座。 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線129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線484公里。建設清河、酒仙橋、高碑店、小紅門四大再生水輸水工程,實現再生水跨流域調度配置利用。 新建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14處,新增無害化污泥處理能力3995噸/日。中心城區新建高碑店、鄭王墳污泥干化工程,實施龐各莊污泥堆肥場改擴建工程,新城新建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11處。 在規劃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運行前,通過采取現有污水處理廠深度挖潛和在城鄉結合部重點村莊、居民小區及河道干支流重點排污口建設臨時治污工程等措施,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9萬立方米/日,初步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 創新 擴大社會資金投入 方案提出,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作為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應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導、引領和帶動作用。建立服務價格合理、融資靈活多元、政策支持有力、政府監督到位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一方面,要擴大企業直接投資,另一方面,積極吸納央企、市屬國有大中型企業以及民營資本等社會資金投入排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市政府授權的特許經營單位作為中心城區排水和再生水設施投融資、建設、運營主體,市政府向其購買排水和再生水公共服務。授權的特許經營單位通過盤活資產、融資租賃、產業基金、銀行票據、結構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籌措排水和再生水設施建設資金。 按照《北京市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條例》,市水務局與市政府授權的特許經營單位簽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特許經營服務協議,確定服務范圍、服務時限、服務標準、服務價格,界定政府與企業的權利、義務,依法依規,加強監督管理。 現狀數據 目前全市河道水環境水質狀況 根據2013年2月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市共有河道長度2545.6公里,其中有水河道長度為2300.4公里。 結果顯示:符合II類標準的河長971.1公里,占有水河長的44.6%; III類河長140.5公里,占6.5%; IV類河長112.8公里,占5.2%, V類河長44.2公里,占2.0%; 劣V類河長907.2.4公里,占41.7%。 達標河長為1070.9公里,占有水河長的49.2%。 從而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很大一部分的河道存在缺水、水質差的問題。 名詞解釋 ■污水處理率 污水處理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比率。 ■再生水利用率 再生水利用量占污水處理總量的比率。 ■地表水功能區 本市河道、湖泊、水庫劃分為飲用水源區、工業用水區、農業用水區、漁業用水區、景觀娛樂用水區、過渡區和排污控制區等水功能區。不同的功能區有不同的水質標準,例如:劃為飲用水源區的河段一般要達到Ⅰ類或Ⅱ類水質標準要求。根據區劃方案,全市共劃分133個水功能區,涉及總河長2526.7公里,湖庫水面面積36994公頃。 熱點解讀 污水處理費及再生水價格將提高 方案中提出,作為再生水廠建設投資的一部分,本市污水處理費和再生水價格將逐步提高。今后,政府投資、財政運營經費補貼與污水處理行政收費統籌使用,按照購買公共服務模式,保障排水和再生水利用設施運營成本及企業合理收益。 熱點解讀 上游可能向下游繳納污水處理補償費 今后,本市將探索建立水環境容量補償機制。根據污水排放量及污水處理量等指標,由上游區縣向下游區縣或污水處理廠重點建設區縣繳納污水處理經濟補償費,經濟補償費主要用于污水處理廠建設及后期運營等方面。 熱點解讀 將出臺更嚴格的 《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為加強企業污染源頭監管,本市將修訂出臺《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制定更嚴格的工業企業廢水排放標準,使其排放限值與水環境質量標準相協調。加強對化工、制藥、紡織、食品制造、釀造和電鍍等工業廢水直接向環境水體排放的監管,確保重點污染企業在“十二五”末達到新的排放標準。依法限期關停不符合本市產業發展定位的企業和排放含重金屬廢水的小型生產企業。強化垃圾處理設施和糞便消納設施、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監管。同時,建立環保、水務、城管聯合執法工作機制,嚴厲查處城鄉結合部和河道兩岸違法、違規排污行為。 馬上就訪 三年內河道 基本還清 昨天,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市水務局局長金樹東,就本市污水處理現狀及規劃相關問題進行深入了解。 記者:目前部分河道水環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金樹東:一是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數量急劇增加,污水排放量持續增長,但本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速度滯后于城市發展,污水直接入河或越流入河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城鄉結合部部分地區污水管線及污水處理設施不健全,致使部分污水通過溝渠或雨水管線排入河道;三是城市管理和監管不到位,存在違法和不達標排放污水現象。 記者:全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現狀怎樣? 金樹東:到2012年底,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從2000年的8座增加到41座,小型城鎮污水處理廠已建成50座,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從2000年的149萬立方米增加到398萬立方米。全市年污水處理量從2000年的3.7億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2.6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從無到有,2012年達到7.5億立方米,已占水資源利用總量的20%,成為北京穩定的“第二水源”。 記者:三年治污計劃大約需要多少投資,如何保障? 金樹東:三年治污計劃僅工程投資就達266億元,一方面政府在短時間內籌措如此巨額的資金十分困難,另一方面有大量的社會資金希望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在三年計劃中,大部分建設任務在中心城區,為此,該方案對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進行了大膽創新,提出了建立起服務價格合理、融資靈活多元、政策支持有力、政府監督到位的市場化投融資模式。 記者:新建再生水廠選址標準是什么? 金樹東:按照規劃,再生水廠要能夠收集一定范圍內的污水,服務一定面積的流域,要有相應的場地便于建設。大致有三個選址原則:流域上、中、下游相結合,規模大、中、小型相結合,同時,方便再生水回用。目前,47座新建再生水廠的選址已基本完成。 記者:為何在三年行動中采取臨時治污工程措施? 金樹東: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需要一定的建設周期,為使規劃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運行前城區河湖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通過中心城區現有污水處理廠深度挖潛,在城鄉結合部重點村莊、小區以及河道干支流重點排污口建設臨時治污工程等措施,初步改善城區河道水環境質量。 記者:三年行動后,北京的水環境將會有怎樣的變化? 金樹東:三年行動方案規劃了四大跨流域再生水調水工程,每天計劃調100萬立方米的再生水補充到上游的永定河、清河、壩河、涼水河、南護城河等河道,改善河道水環境。現狀污染嚴重的城市河道下段的水環境也將大為改善,由劣五類水體逐步改善到不黑、不臭的基本治理目標,實現河道基本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