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06-23 來源:中國環境報
核心提示:寧波市委書記劉奇:要緊緊抓住治污水這個“大拇指”,大力實施水源保護、河道整治、工業治污、農村除污、污水處理五大工程,投資100億元建設13個治污水大項目,確保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生態市要求。
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人與自然都離不開水。寧波市是一座江海交融、因水而興的城市,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匯流入海,杭州灣、北侖港、象山港、三門灣“兩港兩灣”首尾相連。早在7000多年前,寧波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擇水而棲、依江而作,創造了璀璨的河姆渡文化。正是因為有了水的滋潤,寧波市才得以“書藏古今”;正是因為有了水的靈動,寧波市才有了“港通天下”。寧波市歷史上的治水故事很多,興修于唐代的我國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它山堰,圍湖于北宋的浙江第一大湖泊東錢湖,至今仍發揮著護一方黎民、富一方百姓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市始終把興水利、治水患放在突出位置,建成了千里標準海塘、千里清水河道等一大批惠澤千秋的水利工程。現在,寧波市治水的任務比以往更為艱巨復雜,人民群眾對改善水環境的期待更加迫切。中央精神指出,水災害的老問題與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的新問題相互交織,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思路,實現治水思路的轉變。杭州市委、市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決策部署,啟動實施“治水強基”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56個總投資600億元的治水重大項目建設,以最大的擔當、最鐵的決心、最強的合力打好“五水共治”攻堅戰。
讓百姓永享山清水秀之美景
水清流暢、親水宜居,是高品質的人居環境。要緊緊抓住治污水這個“大拇指”,大力實施水源保護、河道整治、工業治污、農村除污、污水處理五大工程,投資100億元建設13個治污水大項目,確保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生態市要求。
要按照“一河一長”的要求,落實市、縣、鄉、村4級班子成員擔任480條重點整治河道的“河長”,其中32名市級領導擔任31條河道的“河長”。建立“一河一檔”,實施“一河一策”,分類推進垃圾河、黑河、臭河整治工作,到今年4月底已完成174條垃圾河的整治任務,爭取到今年底有效改善黑河、臭河水質,到2016年全面完成黑河、臭河整治任務,實現從“尋找能游泳的河”到“尋找不能游泳的河”的轉變。
水環境污染問題,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必須堅持“水岸同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把水質指標作為硬約束倒逼轉型,以一時的陣痛換來永續的發展。要守住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底線,堅決摒棄過于依賴資源環境消耗的粗放增長模式,下大力氣推進工業轉型和農業轉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落后產能,以鐵的手腕治理重污染行業,嚴厲查處打擊各種違法用水、違法排污、違法占用河道等行為,使水環境保護真正成為一條帶電的、碰了就要付出代價的“高壓線”。
要全面推進城鄉污水集中處理,加大截污納管力度,爭取到2015年建制鎮污水治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到2016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住戶受益率達到70%以上,提前1年完成省定目標。特別是要結合“三改一拆”工作,堅決關停小印染、小化工、小鑄造、小冶煉,全面推行農村畜禽養殖生態化循環化改造,剎住工農業廢水直排直放的源頭,重現江南水鄉、寧波水韻的美景。
讓百姓永享海定波寧之安瀾
“昔者禹抑洪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
寧波市面朝東海,背靠四明山、天臺山,極易遭受臺風洪澇災害的侵襲,浙江省4個暴雨中心有兩個在寧波市。
去年10月,寧波余姚遭遇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降雨強度最大、河網水位最高、波及范圍最廣的特大洪澇災害。但全市重要海塘堤防無一決口,山塘水庫無一垮壩,這主要得益于全市標準海塘、大中型水庫、重要堤防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這也充分說明,這些年歷省里、市里狠抓重大水利工程的思路完全正確。
災害過后,市委、市政府繼續像當年砸鍋賣鐵建標準海塘那樣,痛下決心、痛下血本抓好重大防洪排澇工程這一“生命工程”和“生態工程”,全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讓寧波市民遠離水患之害、永享水利之福。重點啟動實施江河堤防、平原河道、沿江閘泵、分洪泄洪、除險加固、城區排澇和三江清流“七大工程”,投資386億元建設31個防洪排澇大項目。爭取到2016年實現“三江”干流堤防全線封閉,重要支流全面加固,洪澇調蓄能力顯著增強,部分區域易淹易澇現象全面消除;到2020年城市防洪達到國家規定的設防標準,縣城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城市建成區排澇標準達到20年一遇,平原地區排澇標準達到10年一遇以上,水庫、海塘、水閘等水利工程防護能力達到國家標準。
讓百姓永享放心優質之飲水
水質量如何,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這些年,寧波市通過加強水源地保護、建設大中型水庫、實施區域聯網供水等措施,使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7%,中心城區供水能力達到215萬噸/日,中心城區建成區居民全部喝上了水庫水。
然而,寧波市仍屬于水資源緊缺城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及全國和浙江平均水平的50%和57%,特別是平原、海島地區的資源性缺水問題比較突出。要扎實推進開源、引調、聯網、提升四大工程,投資94億元建設9個保供水大項目,包括境外引水、水庫群聯網聯調、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項目,讓人民群眾喝上更高品質的放心水。爭取到2016年實現中心城區優質供水城鄉全覆蓋和主要工業區大工業供水全覆蓋,到2017年中心城區供水能力達到250萬噸/日。
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必須做到開源與節流并重。要堅持和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全面推廣節水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器具,大力培育愛水、惜水、節水的文明用水新風,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抑制不合理需求,爭取到2016年萬元GDP用水量低于全國平均值的50%。
把水治理好,是最直接的轉型發展、最重要的民生福祉、最靚麗的城市名片。推進“五水共治”,關鍵要在“共”字上下功夫、出實招,變政府治水為全民治水。要堅持區域城鄉聯動,摒棄以鄰為壑、各管一段的做法,加強流域、河道的統一管理,扭轉上游排污下游受害、上游泄洪下游受淹的局面。要堅持部門聯動,創新治水體制,防止“九龍治水”,做到規劃一張圖、實施一盤棋、監管一張網和考評“一票否決”,確保決策貫通到底、工作落實到位。要堅持全民聯動,發動企業和群眾投身“五水共治”實踐,利用價格杠桿引導企業和群眾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形成“人人關心參與治水、治水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編輯: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