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將正式開始實施,這是我國史上最嚴格的關于環保的法律。新法將一改以往違法成本低的問題,設計了罰款的按日連續計罰規則等。12月30日下午,環保部召開新環保法政策解讀會,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被稱為“史上最嚴環保法將得到史上最嚴的執行”。
按日計罰不封頂 新環保法助力綠色產業并購提速
2015年1月1日起,2014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的《環保法》修訂草案就將正式施行。
霧霾天氣持續不斷、水污染事件頻頻發生、土壤污染超標嚴重……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長期以來,我國環保部門的處罰力度、執法手段被認為難以震懾日益猖獗的環境違法行為。
作為中國環境領域的“基本法”,《環保法》此次迎來了25年來的首次修訂。由于環保法牽涉面甚廣、爭議較多,這次修法進行了四次審議才得以通過。新《環保法》是一部“長牙齒”的法律,是一部能對怨聲極大的污染現象打出硬拳的法律,它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變現狀并且有針對性的執法利器,也將對資本市場的多個行業和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按日計罰上不封頂
事實上,國家在環境領域的立法不少,但由于違法成本低,導致對相關企業的經濟處罰并未取得應有的震懾及約束作用。
2015年元旦起正式實施的新《環保法》對企業懲治力度大大加強,修訂后的第六章第五十九條明確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主任王鳳春介紹道,“按日計罰”是指執法部門對企業作出了處罰,若企業不執行的,繼續加罰。按日計罰是對以前處罰規定的加強和補充,主要為保證處罰的執行。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過去規定是一次性罰款。但對企業來說,如果治理成本高于罰款代價,企業就寧交罰款也要排污。針對這種情況,新《環保法》規定,只要企業違法排污不達標,違法一天就罰一天,上不封頂,以此督促企業認真治理達標排放。
同時,環保部政研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彬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什么是‘按日計罰’?就是‘按日累計罰款’,是針對連續性違法行為的一種處罰制度。”
為什么要按日計罰?王彬說,按日計罰能依法制止違法排污。簡單計算,違法排污按照上限罰款10萬元左右,按照行政處罰程序作出罰款、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罰款改正違法,走完法律程序一般要從幾十天到幾個月,執法成本巨大,而如果違法排污者不自覺守法,在此期間節省的違法成本往往是一次罰款的許多倍。因此,違法成本低使得法律形同虛設。
“利劍”落地仍面臨諸多困境
不過,在一些專家看來,新環保法實施還存在諸多不足。
新環保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環保部政法司法規處處長王煒表示,有關“法律規定”只是在大氣法和水法中有原則性規定,目前在全國實施還存在一些困難。
王煒介紹,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出臺了各自的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也正因為如此,各地標準和要求不一。
來自環保部的公開消息稱,1987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曾在上海、杭州等18個城市進行排污許可證制度試點。在1989年召開的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上,排污許可證制度作為環境管理的一項新制度提了出來。
之后,上海市以地方法規的形式出臺了《污染物排放許可證管理規定》,其管理的基本程序是:排污申報登記;排污審核、核發排污許可證;證后監督管理;年度復審。
今年7月25日,《福建省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經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9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規定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排放大氣污染物的;直接或者間接排放工業廢水、醫療污水的;排放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水的;運營城鄉污水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等排污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也提出,完善法規標準,加快制定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條例何時制定和出臺,目前還沒有時間表。”王煒說。
“另一個問題是,面對環境污染,環保部門不查處怎么辦?當地政府不作為怎么辦?信息不公開怎么辦?誰來啟動追責?”常紀文對記者說,受有關部門委托,國研中心正研究責任追責的機制建設,“未來,或許可以讓公眾、人大或政協來啟動追責,指望政府自己來啟動追責程序有點難度。”
王煒也對此表示,新環保法中,對于追責有相應的規定,如目標責任制度和考核評價、人大監督、環保部門上級對下級的監督等,但主要是原則性要求。
新環保法設計了“按日計罰”的規定,但據本報記者了解,這一規定實施起來也并不容易。王煒介紹,“按日計罰”必須符合三個要件:企業違法排污;達到處罰的標準;對違法排污行為拒不改正。
但什么樣的行為屬于“拒不改正”?各界存在一定爭議。“公安部會同工信、質檢、環保、農業四家部門即將發布治安拘留的辦法,明確規定‘拒不改正’包括三種情形。”王煒說道,這三種情形包括企業違法排污被環保部門當場查實;當場沒有發現違法排污的情況,但通過別的證據證明,企業實施了違法排污行為;企業拒絕或阻撓環保執法檢查的,都屬于“拒不改正”,“環保部門只看排污結果,至于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做了什么,都不認。”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常紀文指出,新環保法同樣提出了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和環境審計。“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研究編制自然資產負債表,考核應該分期考核,并且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估計這一研究成果會很快出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環境資源法教研室主任周珂表示,新環保法實施后,對于違法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是逐級增大的。從一般性的處罰,到按日計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企業的違法成本肯定會越來越大的。
2015年行業并購整合將再提速
明年1月1日,新環保法將正式執行。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環保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
在12月26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4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為了保護這部新法的有效落實,環保部即將集中發布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現場停產整治、信息公布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依法治污、嚴格執法已成為新常態,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環保法,排污權交易正在逐漸完善、環境稅呼之欲出以及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等新業態的推行,行業機制和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
吳曉青還表示,在大氣污染行動計劃出臺之后,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已經基本編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正在加快推進。專家預計,上述三個行動計劃涉及的環保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環保產業將出現大規模的增長。
隨著治霾不斷深化,能源結構調整加速,國家環保投入的增加和執法變嚴后企業環保投資增加的雙重因素推動下,環保行業將處于高度景氣期。
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示,現在熱門的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實際上也是在倒逼環保產業改革。
同時,資深業內人士陳俊鵬認為,環保行業的整合趨勢在2013年已開始顯現,2014年在加速。根據對上市公司環保資產整合的統計,2014年環保行業并購項目有47個,總資金規模超過190億元(截至11月底)。對此2012年和2013年,涉及環保公司的并購項目分別為17個和39個;資金規模分別為12億元和155億元;行業并購在加速,市場在集聚。從并購領域來看,今年依舊以較成熟的水務和固廢為主,達總資金規模53%;非環保企業的跨界收購,達總資金規模的25%。
在他看來,目前環保板塊估值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而未來2年-3年行業整體業績將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長(包含并購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環境商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以2014年12月12日人民幣市值為準,我國77家環保主營上市公司市值可分為三個梯隊:200億元以上的8家,100億元-200億元的14家,100億元以下的55家。環保產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
文一波還表示,在22家市值100億元以上的環保上市公司中,國有11家、民營11家,可謂各半壁江山。這充分反映民營環保企業正越來越被資本市場接受和推崇。今后一段時期,環保產業即將迎來陽光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