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公用設施建設,改造中心城區老舊自來水管網、燃氣管網、供熱管網共100公里。實施大明道等3座雨水泵站建設。
增建農村生產生活設施
推動全市農村戶廁改造,新建無害化衛生戶廁2.388萬座。完成324個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實現達標排放。完成500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新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00個。更新改造農村國有揚水站10座,改善排澇面積75萬畝。
綜合整治空氣污染
完成75家工業企業脫硫、脫硝、除塵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開展新車環保登記審核及一致性核查20萬輛,開展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查,遙測抽查機動車80萬輛。對禁燃區內5座18臺每小時蒸發量35噸以上燃煤供熱鍋爐實施改燃。嚴格落實“五個百分之百”揚塵控制措施,實現土石方作業建筑施工工地紅外攝像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24小時動態檢測。積極推進殯儀館改造提升工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多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增強獲得感,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2017年20項民心工程。
”
改造棚戶區4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房3萬套。建成保障性住房3萬套,新增租房補貼家庭3000戶,累計向13.3萬戶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租房補貼。
改善困難農民居住條件,對5000戶農村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家庭、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難戶危房,以及因災倒損房屋實施翻建或修繕。
幫扶救助城鄉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實現城鄉低保標準統一。關心殘疾人生活,為視力、聽力、言語殘疾人每月發放30元通訊信息消費補貼。幫扶困難職工,向在職職工和在津務工兩年以上的農民工發放工會會員服務卡30萬張,累計達到200萬張,并向在職持卡會員提供指定重大疾病救助和非工傷意外死亡及家庭火災重大損失保障。免費為2萬名困難職工和在津務工兩年以上的農民工查體。
關愛老年人生活,調整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護理)補貼。新建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30個,推動已建成的30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服務中心轉型升級,兼具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照料服務功能。
加強公用設施建設,改造中心城區老舊自來水管網、燃氣管網、供熱管網共100公里。實施大明道等3座雨水泵站建設。
著力提高困難村經濟發展能力,推進“一村一策”產業項目,建設蔬菜、中草藥、果樹、苗木、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項目400個,500個困難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推動全市農村戶廁改造,新建無害化衛生戶廁2.388萬座。完成324個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實現達標排放。完成500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新建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100個。更新改造農村國有揚水站10座,改善排澇面積75萬畝。
采取多種方式促進職工增收,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頒布企業工資指導線。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做大做強畜牧水產龍頭企業15個,穩定帶農聯農利益聯結機制,帶動1000戶農戶戶均增收1萬元。引導農戶流轉土地,幫助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完善農業生產配套設施等,帶動1000戶農戶實現增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00人。
多渠道擴大就業規模,全年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
調整失業保險金標準,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和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
打通瓶頸路段,實施洞庭路立交、芥園西道立交等6個卡口道路改造。新建、拓寬桔林路、榆林路等配套道路20條,整修城市次支道路12條,維修改造鄉村公路500公里。
提升改造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中心城區應設信號燈路口設置率達到100%,交通標線施劃率達到100%。完善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在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完成360個路口交通信號區域協調控制系統、1495套電子警察建設。新開、延長、調整公交線路60條。
實施水痘疫苗接種納入全市免疫規劃,從政策執行之日起滿1周歲兒童免費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率達到95%以上。加強心血管病防治,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地醫院、體檢中心心血管病防治網絡,開展國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和綜合干預,初篩3.6萬人,管理高危對象9000人。加強兒科專業技能培訓,為基層醫療機構培訓醫生200名。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實施放心豬肉、放心菜基地、放心餐館、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農家樂”示范店等放心食品工程。在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建成示范快檢室32個。
落實社區人防、技防規范,創建達標平安社區1000個、優秀平安社區100個。加大社區建設力度,創建美麗社區100個。持續推進村莊軟硬件建設,建成美麗村莊150個。對老舊居民區2000年至2002年安裝的1416臺電梯開展評估。按照統籌規劃、填補空白、落實規范、提升品質、方便群眾的要求,新建標準化菜市場10個。
加強健身設施建設,新建侯臺城市公園體育園、水上公園環東湖健身步道,新建更新健身園800個,新建籠式足球場等多功能運動場100個。推廣居民和村民健身會100個,創編推廣第三套市民廣播體操,舉辦“迎全運”全民健身系列活動。
舉辦名家經典惠民演出季,演出劇目100臺,其中精品劇目30臺,演出總場次不少于200場。在全市公共圖書館(含少兒圖書館)開展中文外借圖書免押金借閱服務,建立職工電子書屋和農民工書屋200個。
完成75家工業企業脫硫、脫硝、除塵環保設施升級改造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開展新車環保登記審核及一致性核查20萬輛,開展重型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查,遙測抽查機動車80萬輛。對禁燃區內5座18臺每小時蒸發量35噸以上燃煤供熱鍋爐實施改燃。嚴格落實“五個百分之百”揚塵控制措施,實現土石方作業建筑施工工地紅外攝像視頻監控和揚塵在線24小時動態檢測。積極推進殯儀館改造提升工程。
完成“迎全運”城市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確定的“四項目標”“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和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