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報道 |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企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這場研討會告訴你
今年,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點話題。4 月 11 日,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光大環境 ")在深圳召開 " 碳達峰、碳中和愿景下高質量發展 " 專家研討會。來自能源、氣候、工業、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從環境行業形勢、工業產業結構、綠色金融、城鄉生態文明建設、國際碳減排形勢等角度,熱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相關行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上,第三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光大環境科技顧問杜祥琬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參加研討。他表示,光大環境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并形成綜合循環利用全產業鏈布局,順應當前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基本發展路徑,在新形勢下將大有可為。
杜祥琬結合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形勢,對光大環境未來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他建議,光大環境要不斷關注新形勢下的產業新問題,例如能源結構改革帶來的太陽能電池、風機等循環利用問題,應關注有關產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他提到,光大環境要完善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各個環節,細化制度和做法,實現源頭減量。他還建議,光大環境應推動固體廢棄物和生物質能資源化利用進程,通過減少填埋,進行集中資源化利用等方式,實現溫室氣體減排。同時,要把與環境相關工作與信息化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大數據管理,提高產業運作的信息化水平和生產效率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光大環境科技顧問陳勇結合 " 無廢城市 " 建設,介紹了當前城市創新建設的廢物處理模式,包括針對城市廢物的 " 鄰利效應 " 模式、垃圾填埋場再生模式、循環經濟產業園模式等。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的技術創新提出建議。他表示,光大環境應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做好傳統環保項目的同時,深入探索,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高端業務,引入新型技術。同時,應整合提升裝備制造和綠色科創兩大力量,立足更高層次,打造創新平臺,為環保行業企業探明碳中和發展路徑,提供節能減碳技術。
國家節能中心節能管理處處長高紅表示,光大環境可利用平臺專業優勢,推動相關政策研究和標準制定,聯合行業企業,整合能源供給、資源利用、環境治理全方位產業鏈技術方案,并打造綠色技術創新平臺等。
光大環境董事會主席、總裁王天義表示,光大環境正加快科技創新研發,著力推動戰略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將積極全面謀劃 " 三碳 " 目標的實現。即發展成為 " 負碳企業 ",打造更多 " 零碳工廠 ",倡導全體員工追求 " 低碳生活 ",推動光大環境從碳中和的貢獻者發展為碳中和的推動者、受益者。他還提到,光大環境將堅持環境、資源、能源 " 三位一體 " 的發展格局,加大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研究與發展創新,助力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為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深圳晚報記者 吳潔 / 文 受訪單位供圖 / 圖
中國工業企業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大會
時間:2021年5月29—6月1日,5月29日報到,5月30日—31日會場報告,6月1日參觀
地點: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寧圍街道水博大道118號)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助力工業企業在全社會低碳轉型中把握形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搶抓新興賽道機遇,推進工業企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強碳排放領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碳中和戰略將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零碳中國將重構各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管理機制和商業模式,撬動數百萬億的新興市場規模。面向重點排放行業及相關單位開展碳中和系列高峰論壇,解讀相關政策、分析低碳技術走勢、研討應對策略是當下企業發展關注的焦點,是亟需開展的繼續教育交流工作。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和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愿景,由《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和相關單位聯和舉辦的“中國工業企業碳達峰碳中和與綠色發展大會”定于2022年5月29日至6月1日(5月29日報到)在杭州市舉辦。誠摯邀請各界嘉賓蒞臨本次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之路。
組委會聯系方式(《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
王領全 13752275003 (微信同)
金 晟 18622273726 (微信同)
孫 磊 13702113519 (微信同)
報名郵箱:7451053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