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種環境污染問題頻現,其中尤以霧霾令人印象深刻。環保部10月22日發布的第三季度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在74個重點監測城市中,有70個城市出現污染天氣。
日益惡化的空氣環境,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部門也在治理上再三加碼。8月11日,國務院發布 《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要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
9月12日,國務院又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大氣治污標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要著力把大氣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轉化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
從《意見》到《行動計劃》,各種政策措施的出臺,使鋼鐵、水泥等高排放行業受到一定限制,但同時也有助于環保、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按照《意見》的規劃,節能環保的年產值將維持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
盤點節能環保產業的2013年,可以清晰地發現:這既是各大企業做大“蛋糕”的時間,也是掀起并購狂潮,搶奪“蛋糕”的時間。
催生萬億級“環保蛋糕”
“原來對(節能)環保產業并沒有說支柱產業,但這一次明確了。”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12月8日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表示,中國(節能)環保產業正在進入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主戰場。
《行動計劃》稱,經過五年努力,要使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具體指標是,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
上述政策的出臺,對煉鐵、煉鋼、水泥等高排放行業來說猶如當頭一棒。然而,作為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節能環保行業卻在2013年借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行動計劃》稱,要著力把大氣污染治理的政策要求有效轉化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
這將是一個萬億元級的“環保蛋糕”。據新華社報道稱,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潛力巨大,拉動經濟增長前景廣闊。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節能潛力超過4億噸標準煤,可帶動上萬億元投資。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也在一次研討會上稱,今年下發的《行動計劃》將凈拉動我國GDP增長19422億元,并增加非農就業崗位246萬個。
僅以水泥行業的轉型升級為例,其除塵、脫硝設備的改造就將催生380億元的市場。環保部科技司司長熊躍輝在上述“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測算,所有水泥行業要達到新制定的排放標準的話,2000多個水泥企業都要對除塵設施進行改造,每家企業改造除塵設施要1400萬元、改造脫硝需要500萬元。
除了大氣治理領域,節能環保行業的另一個細分市場—污水處理也在2013年有了進一步發展。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 《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若干建議 (征求意見稿)》中認為,市政污水、垃圾等基礎環境處理市場正趨于飽和,實力較強的環保企業逐漸將業務由工程建設向投資運營延伸。
環保公司掀并購熱潮
節能環保產業包括節能、環保及資源利用等多個領域。《行動計劃》稱,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企業,大幅增加大氣污染治理裝備、產品、服務產業產值,有效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但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的節能環保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市場分散。以環保領域公司為例,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統計,目前主要環保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企業的市值低于50億元,只有5家市值超過200億元。在盈利的企業中,僅有3家超過10億元,與國際環保巨頭規模相去甚遠。
而這些企業面對的又是萬億元級“大蛋糕”的誘惑。《意見》中稱,節能環保產業將被打造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
細分來看,據新華社報道稱,到2015年節能服務業總產值可突破3000億元;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市場空間巨大;城鎮污水垃圾、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超過8000億元,環境服務總產值將達5000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多家節能環保公司掀起了擴張、并購熱潮。如先河環保(300137,股吧)在8月15日發布公告稱,將以423.3萬美元收購美國CES公司51%股權,并承諾增資200萬美元,占股至60.5%,標的資產CES是世界級重金屬檢測技術領先企業。
僅一天后,另一家環保公司東江環保又宣布,以7700萬元收購東莞恒建環保100%股權,標的資產恒建環保主營含銅廢液處理利用業務,是東莞地區僅有的兩家取得同類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之一。
據中金公司研報統計,今年涉及環保領域的并購已經超過80例,而去年不足20例。“環保行業內并購重組之風漸成。”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若干建議(征求意見稿)》中稱,部分大型環保企業通過收購已有項目或并購企業增強實力。
不過,除了規模之外,環保領域的公司還面臨著其他難題。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稱,目前我國環保行業存在技術相對落后、法律法規需進一步完善等發展瓶頸,并且各領域發展不均衡。
文一波在“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總結稱,整個環保產業中,水處理行業中生活污水處理整體起步較早、市場發展比較成熟,但在工業廢水處理方面仍需進一步擴大市場;大氣治理行業雖已具有一定規模,但專業化程度需加強。
“此外,汽車尾氣處理仍是薄弱環節。”文一波補充道,生活垃圾處理、工業固廢處置等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而餐廚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等市場還處于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