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1月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總結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任務,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專門談到生態環境保護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周生賢強調,要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著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更大貢獻。
周生賢指出,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從落實《決定》提出的有關制度入手,破除現行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弊端,加大生態環保職能和相關資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嚴格的污染防治監管體制、嚴格的生態保護監管體制、嚴格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制、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體制、嚴格的環境執法體制,以及嚴格的環境監測預警體制。
按照環保部的部署,2014年將爭取完成如下七項領域的改革突破: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深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排污許可制度和企事業單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完善環境政策法規。
對此,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表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是由環保部獨立研發的,在制定過程中也曾征求過包括發改委在內的其他相關部委的意見。
就第二項改革,周生賢介紹稱,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由生態功能紅線、環境質量紅線和資源利用紅線構成的基本思路,研究編制關于構建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的指導意見。抓緊推進試點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編制。研究提出城市之間最小生態安全距離,減少城鎮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
第三項改革也頗為引人注目。按照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環保系統事業單位環評機構脫鉤改制的目標,倒排時限,著力形成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運行的環評機構。截至2013年底,103家改革試點單位中47家完成改制,16家退出環評市場。
周生賢指出,2014年環保工作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全力推進三項重點工作。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深入落實《大氣十條》各項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推動出臺考核辦法,開展實施情況年度考核。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解決區域突出問題。組織實施第三階段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抓好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天氣預警體系建設。推動地方政府建立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體系,落實應急管理措施。強化水污染防治,加快編制《清潔水行動計劃》,加強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有序推進湖泊休養生息。堅持陸海統籌,強化海洋環境保護。推進土壤污染治理,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扎實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深化農村“以獎促治”政策,進一步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健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
二要毫不放松抓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與2013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要分別減少2%,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5%。要強化減排目標責任制,分解落實2014年度減排任務和“六廠(場)一車”重點工程措施,加快出臺《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及環保設施運行監管辦法》、《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等文件,完善重點行業排放標準。要繼續改進污染減排工作方式和方法,改進重點核查內容,改進減排量核定方式。
三要采取綜合措施優化經濟發展。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推動建立規劃環評部門聯動機制,開展能源、城鎮化等政策環評試點,扎實推進產業園區、軌道交通等領域規劃環評。繼續強化建設項目環評,從嚴從緊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建設。積極完善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健全環保產業發展機制,引導環保技術示范推廣和應用。加強行業環保核查,持續推進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四要深化生態保護。加快完善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管理規程和建設指標體系,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工作體系。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推動建立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開展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評估試點。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啟動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開展國家公園試點工作,研究制定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研究啟動長江、黃河流域生態健康評估。
五要加強環境風險管理。強化企業環境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推動流域上下游間建立健全應急聯動協作機制,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加強重點企業、重點區域監管,推進全國危險廢物專項整治,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探索化學品全生命周期風險防控管理模式,提高環境與健康風險管理能力。
六要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加強運行核電廠日常核安全監管,強化建造和調試階段控制點監督檢查,進一步加強核安全設備監管。加大核燃料循環設施、鈾礦冶和放射性物品運輸監管力度,大力推進廢舊放射源回收再利用。
七要全面強化保障措施。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做好《環保法》修改的調研、審查、論證工作,加快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保護、核安全、環境監測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的修訂。深化環境經濟政策,繼續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強化部門預算項目、重大專項績效評價,加強審計監督,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全力推進水專項和清潔空氣研究計劃實施,加強監測數據質量監督,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試點。統籌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繼續推進環境報刊管理體制改革,形成環保宣傳合力,全面拓展多邊、雙邊、區域環境、核安全國際合作。
八要開展“十二五”環保規劃中期評估。全面啟動“十二五”環保規劃以及核安全規劃的中期評估工作,提出后兩年工作重點和思路。研究編制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
九要加強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探索建立干部交流機制,推動干部多崗位鍛煉,加大優秀年輕干部培養力度。認真做好事業單位分類和社團脫鉤改革工作,大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部系統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
十要抓好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轉化和廉政建設。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貫徹落實,切實加強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和教育,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大環保違紀違法案件查辦的力度,努力為環保改革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
對于認識還不深入,但又必須推進的,要加強調查研究,在研究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凝聚共識,為全面推進創造條件。一是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研究構建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環境管理體系,統籌協調污染治理、總量減排、環境風險防范和環境質量改善的關系,改進總量減排工作方式和方法。二是發揮市場機制在環保工作中的作用。搭建環保投融資管理平臺,吸引銀行等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研究建立環保基金。統籌推進環境稅費體制改革。三是強化責任考核和追究制度。積極探索編制國家環境資產負債表,研究推行環境審計制度,尤其是溯源審計,落實排污者責任。
在總結回顧2013年工作時,周生賢指出,過去的一年,全國環保系統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創造亮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應對熱點上狠下功夫,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環保工作會議部署的十項重點任務。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啟動《清潔水行動計劃》和《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編制工作。二是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三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示范和宣傳工作取得新進展。四是進一步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作用。五是更加突出源頭預防和生態保護。積極推進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開展生態紅線劃定技術試點,啟動環境功能區劃編制試點。六是強化執法監管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七是持續推進重點流域海域和農村污染防治。八是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穩步推進。九是環保投入繼續增加,機構人才隊伍不斷優化,環保能力和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十是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會議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主持,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李干杰、翟青,紀檢組長周英,黨組成員何捷,總工程師萬本太、核安全總工程師劉華,以及近期退下來的老領導出席了會議。
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相關司局、中央第30督導組的同志,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副省級市、解放軍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廳(局)長,遼河保護區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環境保護部機關各部門、各派出機構和直屬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等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