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2013年萎靡的大盤表現,環保上市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板塊漲幅超過56%。環保板塊走出獨立行情的背后,是環境問題倒逼的環保政策的密集出臺,以及由此受到催化的環保上市公司業績。
政策數量直接關聯股價
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表示,環保板塊的熱度提升,和政府采購屬性有關,受到PM2.5、霧霾等事件刺激,政策的強力推動也刺激了整個板塊的上漲:2013年全年頒布的相關政策數量接近30條,超過2010~2012三年總和。
2013年8月11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更是首次提出要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年均增速在15%以上。
“‘支柱產業’地位的明確,將為節能環保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外圍支持,包括項目、資金、稅收支持等。”中金公司認為。
從興業環保編制的環保指數看,2013年環保細分板塊中漲幅居前的首先是大氣工程板塊,上漲99.6%,其次環境監測板塊上漲60.9%,固廢處理板塊上漲49.8%,水處理工程板塊上漲58.2%,水務運營板塊上漲44.8%。
在相關環保政策中,過去一年漲幅最高的大氣板塊所占數量最多:涉及大氣治理的政策超過一半。
其中包括2月的《關于執行大氣污染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5月《城市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以及10月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等。
連同大氣治理,環境監測方面的政策也頻頻出臺:3月《空氣質量新標準第二階段監測實施方案》、7月《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及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和《環境空氣顆粒物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8月《國家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大氣治理連同環境監測共計出臺十項相關激勵政策。
在固廢治理方面2013年分別出臺了:1月《進口廢塑料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2月《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先進實用技術目錄》、5月《關于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6月《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9月《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共計六項政策。
此外,在水務治理領域頒布的政策包括1月《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關于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3月《關于進一步做好突發水污染事件應對工作的通知》;4月《關于印發<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8月《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9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共計六項政策。
不過,同樣的環保概念板塊,相比運營類企業,工程板塊的上漲幅度更大。傅濤表示,和運營類企業動輒二三十年的項目比,工程在環保產業鏈中屬于風險大、收益大的部分,“也就幾年的合同,市場對工程公司的預期比較高。”
“環保政策演進及事件性驅動是板塊表現的基本邏輯,而其中政策更是關鍵,政策是污染事件催生的結果,是監測治理實際進行的原因,政策本身催化估值提升,政策結果催化業績增長。”興業證券總結認為。
業績二輪催化估值
受到政策的推動,環保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并進一步影響了股價的走勢。
股價是基本面的影子,全年漲幅前幾名的企業,其股價也有著業績的堅實支撐:以2013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幅為標準,龍凈環保(漲幅208%)同比增長86.25%,國電清新(漲幅125%)同比增長65.89%,萬邦達(漲幅115%)同比增長64.23%,錦龍股份(漲幅108%)同比增長83.33%,中電遠達(漲幅107%)同比增長99.34%。
在2013年中報披露后,環保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不及預期,市場對于環保公司盈利質量下降的問題存在擔憂,環保板塊的估值在年中至9月出現了一次大幅調整。
“尤其是桑德環境在年中計提較多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更使得市場的擔憂情緒蔓延。”興業證券認為。
截至2012年年末,桑德環境應收賬款達16.1億元,較2011年末上升41.2%,占到總資產的逾四分之一。面對這筆巨額的應收賬款,2012年公司計提的壞賬準備達1億元,占到當年年末應收賬款的6.2%。而到了2013年上半年,桑德環境再度計提了近1.4億元的應收賬款,且當期的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12年同期的190.23%上升到196.86%。
中金公司認為,環保公司中報披露的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變化出現了分化:以政府為主體客戶的碧水源和桑德環境上升,以企業為主體客戶的萬邦達和龍凈環保下降。
“這種變化趨勢間的差異符合我們對于環保行業發展階段的判斷,即現階段環保行業處于項目設施建設階段,EPC(設計-采購-施工)項目占主導,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項目為輔。因此從根本而言,環保公司實際上是作為地方政府環保投入的融資平臺。因此以政府為主體客戶的環保公司,其應收賬款短期內確實具有上升的動力。”興業證券認為。
一名基金環保分析師表示,即使是三季報,也并不能全面反映環保企業的收款和現金流情況。
“現在年報都還沒出來,而很多環保企業都是到了年底才集中回款的。”他認為,地方政府財政比之前緊張,但這中間還存在選擇分配的問題。“從各種會議來看,環保是一個重要方向,會得到優先保證,而且接下來也會采取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隨著人們意識和企業責任的加強,資金情況會得到緩解。”
不過到了10月,在三季報預披露后,環保板塊又走出了一輪估值修復的行情。
根據中信證券的統計,2013年前三季度,環保板塊中,工程設備類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1.9%、19.6%,此前的半年報凈利潤增速僅為5.7%。
細分領域來看,由于霧霾治理深入帶來的改造訂單進入執行期,企業的業績也得到兌現:大氣工程設備類企業的業績增速達到22.8%,此外水務工程的業績增速也較快,達到38%。
“三季報預披露之后,市場對業績不確定性的擔憂逐漸化解,前期板塊的調整存在矯枉過正,板塊高成長成為共識;環保政策密集出臺與業績向好產生共振效應,霧霾惡化催生事件性驅動,環保板塊走出估值修復行情。”興業證券分析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