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我們知道新一屆的中央政府和大家一樣都為環境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最近各種會議,各種口號,各種決心,各種天文數字的投資紛至沓來,不僅僅是老百姓眼花繚亂,恐怕就連我們業內的人士對這些POSE也有點疲憊。我們都希望這些數字不會僅僅是一種中國政府特有的高調的姿態,更期待能夠落實,甚至哪怕是部分落實。
中國環境產業變革的頂層邏輯
我們知道新一屆的中央政府和大家一樣都為環境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最近各種會議,各種口號,各種決心,各種天文數字的投資紛至沓來,不僅僅是老百姓眼花繚亂,恐怕就連我們業內的人士對這些POSE也有點疲憊。我們都希望這些數字不會僅僅是一種中國政府特有的高調的姿態,更期待能夠落實,甚至哪怕是部分落實。
從去年年底開始,對于強化政府環境監管,改革環境管理體系,組建大環境部都很熱門,也很令人期待,甚至中組部還推出了前所未有的“關于改進地方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通知”,這一系列的改革的方向和出發點都是深刻和切中要點的,尤其是關于干部政績體系的改革,如果真能實現,對中國的環境改善的促進將會是長期和根本性的。
今天由于是環境產業大會,那我們還是討論在這樣的一個頂層政策大環境下,環境產業的可能產生的變革是什么。
我們先來看這張圖
以這樣一個邏輯看來,環境產業的發展主要是依托于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投入安排,那么如果我們說環境產業面臨著一個變革的時代,也就是說我們現存的環境市場規模和規制即將發生變化,或者說是根本的變化。那么依照政府頂層目前釋放出來的一系列政策信號和宣傳信號,那么有以下幾點是可以進行合理推斷的;
1)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環境的政績直接關聯到政府主要官員的仕途命運
3)財政的投入會大幅增加,或將遠超“十二五”規劃
4)環境管理的政策措施和組織體系正醞釀重大調整
5)環境管理目標將由總量控制向總量+質量控制過渡
6)應急性改善將成為未來幾年區域努力的核心目標
7)環境信息公開和強化監督處罰將是環境管理的亮點
當然 這里我們也有幾個問題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
1、財政投入增加的預估很大,但資金來源尚不明晰
2、管理和投入如何形成有效的合力尚缺頂層設計
3、如何平衡地方的保增長與抓環保,缺乏系統性的考量
4、環境大部制,錢與權如何構建真正的執行力,存憂慮
在這樣一個頂層的政策信號下,我們也對環境產業的變化提出一點非遠期的合理推斷:
1、環境市場的規模會持續上升,尤其“十二五”末期
2、總量向質量考核轉變,將根本上改變產業競爭格局
3、規模+規制的改變,將加劇企業群體的兩極分化
4、未來5年,環境產業會迎來一波較大的動蕩和調整
5、以重資產和新技術應用為特征的企業群體會占據先機
6、未來2年并購依然會是國內環境產業的重要現象
(資產并購到技術為標的的并購)
7、IPO的開閘和新三板將強化產業的并購和競爭格局
8、專業運營服務的市場會出現在更多的分支領域
9、 企業對復合型人才和專家型人才的爭奪會空前加劇
10、環境產業的整體質量會隨著競爭的演變而逐步優化
這里也有幾個問題存疑:
1. 政府環境治理投入的增加來源何處,能否落實 (規模)
2. 對工業污染的監督是否能真實到位 (規模)
3. 對農村污染治理設施特別是運營的費用將建立何種機制
4. 以環境質量為考核目標的管理和投入將如何推進 (規制)
本文根據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清華大學環境總裁同學會會長王世汶在第七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的演講整理。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