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企業的階段與特征
我自己的判斷是中國環境產業的發育與成長還處于前中期。基本論點是:
1、環境產業整體規模增長速度較快,今后一段時間會更快(如果是一個產業到了中期以后,增長的速度會下來,不會高速增長)
2、部分領域的建設基本成型(比如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如果沒有一個基礎,那也無法逼近中期,我們環保產業的初期基本上是十五規劃開始的,以02年的市場化改革為起點)
3、部分領域的建設快馬加鞭(比如城市垃圾處理),(不管是資產重量還是速度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而且我預計這個速度還會持續到十三五)
4、 部分領域規模不小,但整體效果較差(如工業污染治理),(我們的工業污染治理一方面底子不扎實,很多都是表演節目,運營質量就更差。離資源化的目標可能相差更遠,但這個領域潛力很大,也是非常多的中小環境企業的主戰場)
5、部分量大影響廣泛的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如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農村的環境治理是個大問題,如果農村的污水,人畜禽糞便,生活垃圾不能有效的處理處置,我們環境的中國夢可能就是個夢)
6、圍繞治理主線展開的產業生態體系尚不健全,不能給治理體系帶來整體性的產業氛圍和提供應有的動力機制(如環境監測和預報體系)(我們的監測體系和數據體系可以說還是比較薄弱的,數據少,數據不對,數據造假,數據壟斷等等。因為我們沒有構建比較完備系統的監測和數據匯集體系,所以導致我們的很多決策是困難的,甚至是部分誤導的。這對整個政策、投資、管理、治理體系的損害是相當大的
7、運營管理的實際現狀還很不能令人滿意,一方面設施建設就不夠優化,從設計、建設、設備都存在缺陷,另一方面運營的人員專業素質,經驗在一線都還比較缺乏,待遇偏低,無法維持一個好的運營狀況)
8、環境咨詢服務尚處于稚嫩期,環境管理與現狀不匹配
從國際發達國家走過的經驗看,一個好的咨詢服務系統的存在實際上對環境問題的解決是非常重要,從我們近兩年自身看,其實政府對于整體性解決方案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現在的很多治理投資或管理建設都是不成系統,不夠優化的,對于我國的環境產業而言,咨詢領域基本上還屬于剛起步不久。
9、資金和關系在市場的競爭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不是說這兩個東西不重要,而是其發揮的決定作用超過了應有的程度。對于技術,對于綜合咨詢能力國內給予的權重還是太低,很多的情況下可以允許買一大堆硬件,而對購買咨詢服務缺斤斤計較,有時候讓你感覺這還是一個蠻荒的時代
10、產業整體的技術進步和研發沒有形成體系和實際的投入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環保企業真正舍得花錢投入搞研發的還不是很多,能做到認真地轉化就很不錯了。我們看到有的國外的大環保公司,8%的銷售額是必須在研發中花出去的,花不出去相關的副總裁要被問責。如果沒有系統的投入,哪里來的真正的技術實力,否則太不公平了。
11、 中央和地方都缺乏頂層設計,運動式治理現象依然嚴重
頂層設計沒有,整個體系經常變來變去,企業也就沒有了長期投入和發展的規劃,為什么說在我們國家命運是太重要了,機會往往給了哪些機會主義者,對老實做事的人不太公平。
目前國內環境企業的幾個不足點(不完全,我列了7條)
1. 大企業對技術擁有和儲備不足,但正在形成關注
2. 以生存和效益為目標的低成本戰略導致實際效果欠佳
3. 新技術的引進和應用沒有普遍成為發展的核心要素
4. 企業輕質量重營銷的思維普遍根深蒂固
5. 企業內部人才梯隊參差不齊,無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6. 企業家的整體職業素質依然偏低,缺乏知識復合度
7. 企業提供區域性環境綜合解決方案的綜合能力尚不夠
本文根據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清華大學環境總裁同學會會長王世汶在第七屆中國環境產業大會的演講整理。
中國環境投資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