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提案再度聚焦環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打好環境治理的攻堅戰。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性產業。”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頒布,中國將進入政策趨嚴、標準趨高、社會參與以及面向效果付費的環保產業新常態。市場普遍預計,在城鎮污水、供水市場趨于飽和的現狀下,污水資源化及再生水利用將成為水務市場中的新興增長點。
北京市海淀區翠湖濕地的補給水源來自一座污水處理廠。與普通意義上的污水處理廠不同,自從使用了雙膜”技術后,翠湖污水處理廠變身為翠湖新水源廠,據稱,其處理后的污水不僅可以達到國家級濕地公園水質要求,還可成為集中式生活用水的補充水源。
再生水市場中的雙膜技術意在解決中國普遍存在的水臟、水少、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在大幅提高水質的情況下,成本并未顯著上升,而與遠距離調水、海水淡化等解決水少問題的其他路線相比,雙膜路線在成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碧水源公司作為主營膜技術研發與膜設備制造的環保企業,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膜在供水、污水、再生水、家用領域的應用。2010年,碧水源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目前擁有超過40家下屬水處理公司。
雙膜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出水水質,該公司總經理戴日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經雙膜處理后的水質可超過地表水Ⅲ類。”
原地造水 污水變水源
如果碧水源公司的水質監測數據屬實,翠湖新水源廠或許代表了目前北京市污水處理的最高水平。
“經過處理的出水水質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戴日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主要指標甚至可以達到Ⅱ類。”
對于污水處理而言,這是一個極高的水準。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定義,Ⅲ類水“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Ⅱ類水“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而此前的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僅達到劣Ⅴ類,往往直接排入河道,成為新的污染源。
翠湖新水廠位于北京海淀區蘇家坨鎮前沙澗村,污水收集范圍西起京密引水渠,東至高莊排水溝,北起海淀區界,南至稻香湖,總服務面積約5.8平方公里,規劃至2020年時總規模為8.0萬m3/d。
據了解,在碧水源介入改造之前,翠湖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僅達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屬于無法再利用的劣Ⅴ類水。2014年9月改造完畢后,翠湖污水處理廠采用MBR+DF技術每天可處理污水7000 m3,每年可為附近的翠湖濕地提供新生水源超過225萬立方米。
雙膜處理大幅提高了出水水質。據戴日成介紹,經MBR膜處理后的出水主要指標可達到地表水IV類要求,雖然已滿足了目前中國最嚴格的排放標準和各類再生水標準,但水中仍殘留微量有機污染物、氮、磷和細菌、病毒、重金屬等物質,DF膜則負責去除這些有害物質,僅保留部分溶解性鹽分。
為解決北京市水資源短缺問題,自去年10月開始,南水北調中線引湖北丹江口水庫的長江水向北送往北京,每年可為京城供水10億立方米。事實上,污水再生是多數西方發達國家以及新加坡解決水資源短缺的主要手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走訪新加坡公用事業局及新生水廠發現,新加坡采用的技術同樣為膜法處理,出水作為飲用水水源,截至目前,新加坡總共擁有四家公私合營(PPP)的新生水廠,每天可提供44.2萬m3新生水,45%新生水供家用,55%為工業供水。
公用事業局3P網絡部高級助理Sally Toh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新生水占總供水量達到30%,實現了用水可持續性,我們希望繼續提高這一比例達到50%。”
而北京市與新加坡的情況較為類似,據北京市水務局統計,目前北京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200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每年產生污水16億噸。“其實,污水可以作為城市用水的穩定來源。”戴日成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環保趨嚴激發再生水市場
在2015年兩會上,環保話題不出意料地成為了“最強音”。
隨著2015年1月新環保法的正式實施以及即將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國將呈現政策趨嚴、標準趨高、社會參與以及面向效果付費的環保產業新常態,E20環境研究院認為,其中的“標準趨高”將在城鎮污水、供水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爆發出新興增長點。
事實上,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兩個時期的發展,截至2014年底,中國已建成污水處理廠約3800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6億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供水市場已基本飽和。但由于環保要求的提高,數千座污水處理廠面臨提標改造。
以北京市為例,此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即可,其出水水質為劣ⅴ類,但2012年7月,北京市環保局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頒布了《北京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北京市的污水排放主要應達到地表水Ⅳ類。
一年后,2013年9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特別提到,確保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地表水Ⅳ類。
除政策標準提高的促進因素外,我國再生水市場也存在較大缺口。
據住建部《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3)》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市再生水生產能力達1760.7萬立方米/日,再生水利用量354181萬立方米,再生水管道長度7193公里。截止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規模達3886萬立方米/日,依目前數據來看,差距較大。
“再生水市場將從2015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戴日成指出。
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再生水市場迎快速發展期
時間:2015-03-16 來源:21世紀網
作者: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