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發布,將形成“1網、39廠”總體布局
關于《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的公示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要求,我局將《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向社會公示,聽取公眾意見,主要內容詳見所示附件。本次公示時間為公告之日起的30天,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在此公示期限內與我局聯系。
特此公示。
公示時間:2018年8月16日-9月15日
聯系人: 王如琦
聯系電話: 32066080
電子郵箱:ruqiwang@yeah.net
上海市水務局
2018年8月16日
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
(公示稿)
供水系統建設涉及千家萬戶,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保障。為加快構建與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相適應,更加安全可靠、智慧低碳的城市供水系統,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放心優質、健康衛生的飲用水需求,市水務局與市規土局聯合組織編制上海市供水規劃(2017-2035年)。
一、供水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多年規劃建設,本市已基本形成“兩江并舉、集中取水、水庫供水、一網調度”的原水供應格局,至2017年底,長江青草沙、陳行、東風西沙和黃浦江上游金澤四座水庫全部建成通水;全市集約化供水全面完成,現有水廠36座;全市管徑DN75毫米及以上公共供水管道總長度約3.7萬公里。總體上,全市供水能力能夠滿足需求,供水水質達到現行國標考核要求。
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和先進經驗,本市供水系統尚存以下問題:一是本市水源位于流域下游,仍有水質風險隱患;二是全市水廠深度處理率不高,與國內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差距,局部區域存在水量供應偏緊情況;三是全市尚有部分管齡50年以上或混凝土管材等材質落后的管道,以及部分內涂層損壞、腐蝕、漏點和異物等有隱患的管道;四是二次供水大規模改造完成后運維標準還須完善。
二、規劃總則
(一)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 2017-2035 年,近期為2020 年。
(二)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上海市域行政轄區,陸域面積6833平方公里。
三、規劃目標和標準
(一)規劃目標
按照卓越的全球城市發展定位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總體要求,至2035年,建成“節水優先、安全優質、智慧低碳、服務高效”的供水系統,供水水質對標世界發達國家同期水平。
(二)規劃標準
供水水源執行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
供水水質執行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同時執行上海市地方標準《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DB31/T 1091)。
四、規劃方案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基礎設施服務3000萬人的要求,結合區域發展和功能調整,形成“1網、39廠”的供水總體布局。“1網”是指全市一張統籌調度的供水管網;“39廠”是指形成城鄉一體的中心水廠,數量為39座。結合城市更新、鄉村振興、雨污混接改造和架空線入地等工程同步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同時,不斷完善供水管道更新改造長效機制,保障輸配水安全。
規劃形成“1、2、4、X”水源地及原水系統布局。“1”是指全市1張原水連通管網系統,規劃多條原水連通管道,將長江青草沙和陳行、黃浦江上游原水系統,乃至崇明東風西沙原水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原水互濟互補。“2”是指長江和黃浦江兩江并舉,加強與流域上游水源地銜接,實現應急聯動互補。“4”是指長江青草沙、陳行、東風西沙和黃浦江上游金澤等4座水庫,構成全市基本的水源地安全保障。“X”是指保留全市幾十處應急取水口,規劃百余座地下水應急供水深井。此外,規劃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和資源環境統籌協調的要求,加強與江蘇、浙江在長江和太湖流域水資源供應方面的戰略合作,滿足上海超大型城市長遠發展和原水安全保障需要。
五、實施策略
在現狀基礎上,推進原水連通成環,實現一網優化調度,實施長江水源水廠深度處理,同步更新改造管網,完善二次供水設施運維標準,全面提升水源、水廠、管網和二次供水四個環節的全過程水量水質監管和安全保障水平。
來源:上海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