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 解讀② | 堅持流域系統治理 大力推進河湖生態環境復蘇
時間:2023-05-09
來源:水生態環境司
河流湖泊是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林草局聯合印發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河湖生態流量水量管理等工作作出部署,明確了主要目標、任務和措施。深入貫徹落實好《規劃》,要準確把握新征程流域綜合治理新使命、新任務,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增強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維護河湖健康生命。
一、準確把握流域綜合治理新使命、新任務
水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強化水利在保障生態安全中的重要責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近年來,水利部門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積極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效。一是明晰生態用水標準,合理配置水資源。加快推進河湖生態流量確定,批復了171條跨省重要江河、415條省區內重要江河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加快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完成80條跨省重要江河和353條省內跨地市江河水量分配,明晰區域用水權益,合理配置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將生態流量保障目標納入江河流域水量調度,全面推進江河流域水量調度和水工程聯合調度,重點河湖生態用水保障程度明顯提升,黃河連續23年不斷流,黑河東居延海連續18年不干涸,塔里木河下游生態嚴重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嚴格取用水監管,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施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及“回頭看”,整治了近100萬個取水口違規取用水問題,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加快地下水管控指標確定,上海、江蘇、浙江等15個省份的地下水取用水量、水位管控指標已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印發實施。三是推進河湖生態復蘇,增強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開展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行動,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實施華北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推動實現永定河貫通入海,華北地區大部分河湖實現有流動的水、有干凈的水。四是落實河湖長制度,強化河湖保護。2022年,依法整治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問題2.9萬個,查處非法采砂行為5839起。開展水土保持遙感監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3萬平方公里。五是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提升管理決策能力。編制完成七大江河和11個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孿生建設方案,啟動實施了94項先行先試任務。建成全國數字孿生平臺一級數據底板,初步構建水利智能業務應用體系。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水資源安全保障形勢日益嚴峻。京津冀、黃河流域、遼河流域等缺水地區河道斷流、湖泊萎縮,部分河湖生態用水保障不足。氣候變化導致旱澇災害更加頻繁,水資源時空分布更加不均,加重了水資源脆弱性,對水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威脅。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兩手發力、系統治理”治水思路,多次發表治水重要論述,強調必須守住生態保護這條紅線,嚴守資源特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用強有力的約束提高發展質量效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要認真學習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對流域治理、河湖水生態保護的新要求,立足水資源承載能力,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扎實推進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有序實現河湖休養生息,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二、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著力推進流域綜合治理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生態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堅持問題導向,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有效利用和節約保護,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進經濟活動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堅持山水田林湖草沙一體化治理,著力解決流域綜合治理和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存在的突出問題,以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具體來說,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加快建立并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建立健全用水量等一系列硬指標,嚴格落實水資源用途管制、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監管、承載能力評價、超載治理等一系列硬措施,推動形成國土空間規劃、產業優化調整、城市發展布局等一系列硬約束。健全水資源監測體系,強化監督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健全節水制度政策,全面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安全利用。
二是強化河湖生態流量保障和監管。對已確定生態流量目標的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干支流,要落實生態流量保障措施,強化監測預警,切實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開展已建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核定與保障先行先試,探索推進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流量管理。實施非常規水源利用等措施,推進生態流量保障工程建設。加強生態流量監管和生態效果跟蹤評估,實施適應性動態管理。
三是加快推進復蘇河湖生態環境。針對河湖生態系統存在的河道斷流、湖泊萎縮、生態流量保障不夠、水土流失等問題,選擇88條河湖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加快制定實施“一河(一湖)一策”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配置水資源,恢復和改善河道有水狀態,恢復湖泊有水面積,恢復河湖良好連通性,修復受損的河湖生態系統,讓河湖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持續提升黃河及重要支流源區水源涵養能力,加強黃河三角洲生態安全保護。推進整治過度開發的小水電,落實小水電站生態流量。
四是加強河湖保護。完善河湖管理范圍劃界成果,強化岸線規劃約束,推進大江大河重點河段的岸線保護與利用,清理整治違法違規岸線利用項目,保護河湖自然岸線?茖W劃定河湖采砂范圍,規范河道采砂管理,嚴厲打擊非法采砂行為。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水源地達標規范化建設,強化安全監管,鞏固提升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強重要湖泊保護治理,努力打造幸福河湖、美麗河湖。
五是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全面強化人為水土流失監管。加強推進重點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坡耕地治理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促進流域水土保持提質增效。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評價能力,健全水土保持政策體制機制,強化水土保持基礎支撐。
三、切實抓好組織協調,強化保障措施
推進流域綜合治理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需要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要注重工作組織,抓好統籌協調,強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將流域綜合治理和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放在突出位置,并按照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細化實化目標任務,健全工作機制,強化政策支撐和部門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務求工作實效。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要拓寬投資渠道,加大流域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資金投入,積極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導社會公眾積極支持、參與。
三是強化能力保障。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大流域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加大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加快完善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提高流域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
四是強化監督落實。加強水生態環境監測評估,深化流域綜合治理和水生態、水環境協同監管執法。將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工作納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和河長制湖長制等有關激勵考核機制,作為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作者: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