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愈加局促的水處理市場,文一波帶領下的桑德也在尋找新的生長空間。面對行業固有的規則壁壘,桑德的發展戰略將有哪些改變?
文一波最近攜著桑德國際從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自愿除牌退市。至上個月,桑德國際完成了全部退市動作。在外人看來,這多少會有些不解。此次退市之舉或代表了他在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桑德”)的戰略布局上將有所改動。
此前,在過去一年,國家以及地區的環保政策密集出臺。加之各項政策的輔助,單一業務公司向多元業務延伸已成為各環保企業轉型的趨勢。
而近幾年,文一波也帶領著桑德開辟了新的環保領域,不再僅埋頭于原有的水務及固廢業務,桑德的環保產業鏈正在延伸。“雖然現在已經不談百年老店了,但我仍然希望桑德能夠長久地走下去。”文一波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不過,文一波在此行業里摸爬打滾了二十年,他深諳民營企業在其中的痛苦與不易。
由此,面對環保行業本有的規則壁壘,以及集體呈現“變大而全”的市場趨勢,文一波對桑德有著怎樣的思考。為此,《能源》雜志記者對文一波進行了專訪。
新業務不代表轉型
《能源》:水處理一直是桑德的主營業務,尤其是市政污水處理業務,從去年,桑德似乎逐漸將污水處理的戰場向鄉鎮轉移,開發農村市場。您的這種戰略轉移是基于怎樣的考慮?
文一波:市政污水處理在過去的十年里發展得特別快,由原來10%的污水處理率擴大到80%,所以,城市污水處理的發展空間已逐漸飽和。另一方面,這個行業仍然是國有企業的天下,曾經有許多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進來了,但由于拿不到政策性資源,打價格戰又比不過國企,融資也比不過它們,導致最后大部分民營企業都撐不住。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市政污水處理快速上升的趨勢已經放緩,所以我們得去找一個未來十年可以快速增長的領域。中國差不多有50%的人口在鄉鎮和農村,這些地方所排放的污染量實際上比城市還要大,再加上鄉鎮生活模式比較粗獷,致使其污染狀況難以解決,農村污水處理接近于零。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國家解決了很多的城市污染問題后,發現整個環境還是沒有改善的原因。所以我們就在這里尋求一個更能發揮我們優勢的市場。
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是在轉型,實際上不是,這只是階段性的一個過程而已。市政污水處理仍然是我們很重要的一部分。
《能源》:中國環保市場競爭的核心將由單個環節的競爭升級為產業鏈的競爭,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您也在拓寬著桑德的環保產業鏈,2013年,桑德開始進軍新能源產業,這對于在此前您僅做水處理以及固廢業務而言,貌似有點跨界了。您為何想到要進入新能源領域?
文一波:我們在水處理領域奮斗了二十年,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同時也覺得有些拘謹。比如我們和政府來談業務時,很多政府領導會有一些想法,但常常這些想法在我們看來是不專業的,然而作為企業有時候卻不能不采納他們的意見。
所以我覺得有點局限,不是很痛快。新能源是塊新的領域,如果有好的技術、好的產品,那么終端消費者就會喜歡,這是一個可以無限發揮的領域。雖然這是另外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但總體來講,還是屬于環保領域,并不算跨界,所以我們就做了這樣一個布局。
目前,我們新能源的主營業務包括了正極材料,鋰電池,機電一體化產品(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等非機動車產品)。整個產業最終的目標定位是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
尋求突破
《能源》:桑德在這二十年中做出了許多“第一次”的嘗試,包括作為民營企業首次進入市政污水處理,緊接著又成為首次打入鄉鎮污水處理以及鋰電池市場的環保企業。而面對一個新的領域,您是如何進去并打開市場的?
文一波:事實上,所有的第一次都是被逼出來的,由于我們的企業規模在剛開始時還比較小,因此任何東西都是障礙,根本都進不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得去找到一個點來突破,并且這個突破點要跟自己所擅長的地方結合起來。對于我而言,去跟別人拼財力,拼關系,那不是我的長項。我剛開始做工業廢水處理的時候是從“免費”開始去突破,進入市政污水處理時是從政府多向投資而非免費的商業模式開始突破,到現在做鄉鎮污水處理我則是從技術上去突破的。這樣,企業才具有市場空間。
同時,還要去比較我的企業有什么優勢、國有企業有什么優勢、外資企業有什么優勢,我們和他們相比有哪些優勝的地方。相較于這些企業,我們的產業鏈是比較完整的,而且在技術上桑德也有強項。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把企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地方結合到突破點上來。另外,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后,企業還要不斷的進步,既要專注,也要速度。
《能源》:能否舉一個例子詳細說說?
文一波:比如我們目前重點發展的新能源業務。我認為,做產品不能急于全面開發,首先要做的是取得局部性的突破。所以,我們所做的鋰電池僅主攻突破“快充”與“耐低溫”兩種技術。一般的電動自行車需要5-6小時的充電時間,一開始研究團隊說要改成兩個小時,我覺得過于長久,后來說改成半個小時,我還是覺得太久。我的目標是要達到10-15分鐘。沿著一個方向去專攻,才會有革命性突破的可能性,這樣市場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難以打破的壁壘
《能源》:目前,桑德在中國的環保行業內已占據重要的地位,您覺得桑德現在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文一波:桑德面臨的挑戰仍然是這個局限的行業環境,這也是民營企業在環保領域中的無奈之處。而最大的挑戰,我覺得還是政府過于保守的觀念,多年以來一直如此。其次,則是傳統的壟斷勢力,比如很多地方的低效低能的自來水集團等,這些集團的實力很差,阻礙著這個行業的發展。第三,是所謂的地方保護,搞地方的水務集團,地方的環衛集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法對這個產業發展尤其不利。總體而言,環保行業還是過于壟斷了。
《能源》:您覺得這種狀況應該如何改變?
文一波:這些東西慢慢走吧。首先企業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去接受,不要抱怨,再在這種背景下找到你的空間來突破。
環保行業的政策性很強,理論上通過一個企業去改變一個政策環境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平臺大一點的話,那影響力也會更大一些,這也是我為什么要去做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的原因。做環保不是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政府才是你的客戶,要去一朝一夕改變它是很難的。但是如果把平臺做大了,那可能就會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市場規則。這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當然,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自己還不能死,還得存活下來。
《能源》:對于環保事業,您希望做到什么樣的程度?
文一波:市場是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而體現出客觀規律的,我希望能通過市場來教育政府。如果哪天政府減少了其對于環保行業的干涉,而且好的技術、好的產品、好的商業模式、好的服務能有一個公共的標準,我覺得那基本上就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