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第2844號(城鄉建設類085號)提案答復的函
賴明勇委員、楊洪明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規范地下排水管網改造項目實施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鎮污水收集處理工作。“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你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調研深入,對推動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近年來,我部與相關部門將城市排水管網建設作為重點工作推進。
一、關于強化頂層設計,因地制宜推進地下管網修復治理工作
2021年以來,我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報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實施方案(2022—2025年)》,自然資源部印發《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關于深化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的通知》,明確排水管網建設目標任務,統籌推進排水管網建設。據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能力達2.16億立方米/日,污水管網長度達50.6萬公里。
二、關于加強市場引導,提高市場活力
國家鼓勵各地區采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共同參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我部與有關部門印發《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城市供水、燃氣、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行業的意見》,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第三方機構進入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污水處理設施。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我部印發《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明確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按照覆蓋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則制定,指導各地建立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2022年,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大對城市污水管網排查檢測等支持力度,結合地方實際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
三、關于考慮地區差異,加大南方地區地下管網治理投入
2019年,我部與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指導各地推進生活污水管網設施改造和建設,提升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高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三年行動期間,中央財政“城市管網及污水處理補助資金”給予中西部22個省(區、市)和兵團資金支持103.4億元,其中,給予南方地區11個省(區、市)資金支持62億元。2021年,生態環境部會同財政部印發《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2021年)》,引導性支持實施包括污水管網在內的流域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2021—2022年,中央財政累計下達水污染防治資金454億元,支持全國各地開展水污染治理等工作。2022年,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儲備庫入庫指南(試行)》,將污水處理設施與配套管網建設改造等水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納入儲備庫支持范圍。
四、關于加強運營維護,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我部積極指導各地推廣城市污水“廠-網”一體化、專業化運維管理,落實建設管養實施主體,建立常態化建設管養機制。與相關部門制定《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印發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鼓勵依托國有企業建立排水管網專業養護企業,對管網等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統一運營維護。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明晰責權和費用分擔機制的基礎上將排水管網養護工作延伸到居民社區內部。
五、關于加快地下管網立法,明確相關各方權責義務
2013年9月,國務院第2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1號),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別從排水、污水處理、設施維護與保護三個方面,對保障設施安全運行的各方責任主體、措施和權利義務等內容作了規定。
六、下一步工作
我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推進相關規劃政策落實落地,督促各地加快推進排水管網建設補短板,加強城市排水管網運行維護,建立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城市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感謝你們對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的關心和支持!
住房城鄉建設部
2023年8月1日
抄送: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