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提出,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要保持在15%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環保產業或將取代目前較熱的房地產業”,王寶貞認為,環保產業已經迎來了一次戰略性的轉型。
圖為:國際水科學院終身院士王寶貞
污水資源化利用 變廢為寶
資源化利用將有效推動環保產業的長足發展,王寶貞表示,應該把污水視為一種水資源,進行資源化利用。經過處理的污水不僅可以循環利用,其中的污染物經過處理以后還可以做成肥料。
談到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王寶貞還重點強調了農村的污水利用問題。農村的污水處理應該是“生態的、環保的、賞心悅目的”,需要同農業發展和漁業生產結合起來,進行生態化的處理。他介紹,江西鷹潭的一個多級塘系統,占地70多畝,已經運行了四、五年,一直保持著出水水質一級A的標準,經過處理的污水還被用來進行漁業的養殖。另外,浙江省許多農村的污水處理則是將污水集中起來用人工濕地進行處理,這樣處理后的污水也可用來養殖可供觀賞的魚,王寶貞表示,這真正的做到了變廢為寶。
工業廢水處理 任重道遠
從目前掌握的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水平看,國內很多工業廢水的處理在理論上是達不到標準的。王寶貞坦言,在我國,工業廢水的無害化是一個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這必須引起環保產業的重視。
《意見》的發布,表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真正迎來了大好時機。但是,我國環境欠債太多,而且存在很多技術不過關的問題。有些工業廢水確實很難處理,處理技術特別復雜,對治理工藝的選擇還要考慮很多方面。王寶貞指出,我國環保產業今后的工業廢水處理工作,還需要在石油化工廢水、煤化工廢水、鹽化工廢水等廢水處理上下功夫。“針對這些難處理的工業廢水,我們必須解放思想,付出更大努力,調動科研隊伍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解決。”王寶貞如是說。
環保人才 需交叉培養
談到環保人才的培養,王寶貞認為,我國環保產業相關的處理工藝及處理技術并不比國外的差,有的甚至做的更好。但相應的環保設備、儀器、儀表的研究和應用卻非常落后。因此,今后環保產業在培養技術人才的同時,更要注重像機械制造、環保設備、儀表等方面研究性人才的培養。
環保產業不僅需要研究型和技術型相結合的綜合型人才,更需要各行各業不同學科人才的加入。王寶貞指出,環保產業的一個奮斗目標就是,通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使得未來我國環保產品能夠同國際上一流的產品相競爭。
王寶貞也提出,在我國污水處理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污泥的處理處置卻依然不理想。環保產業今后的發展不能盲目的照抄照搬國外的經驗,而是需要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學習的同時,更應發揮中華民族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真正打造一個環境友好的、生態的、資源化的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