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江蘇省昆山市北區污水廠排出的尾水中,COD濃度20.8mg/L,這比國家現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要求的COD排放最嚴濃度限額(不大于50mg/L)還要低一半多。
2012年2月21日昆山在全國范圍開創性地實施污水處理“按質論價”的環境管理制度。“按質論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各污水處理廠的達標排放率,同時提高企業的責任心。實施以來,該市2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達標排放率已提升至90%以上,為蘇州水環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
據統計,截至目前,昆山的污水管網總長達到1427公里,污水管網在城區的覆蓋率為96%,在鎮區的覆蓋率為90%,在鄉村的覆蓋率達100%,每天實際污水處理量為45萬噸。
該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均采用“BOT”運作模式,由財政按每噸1.2元的標準支付給各個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費。以往一些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尾水質量不達標,也僅僅靠“超標罰款”對污水廠進行懲治,但是罰款額度有限,污水處理廠覺得“不痛不癢”不在乎。過去在污水處理費結算時沒有將質量納入考核范圍,在施行“按質論價”的結算辦法后,各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中只要有一個項目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便不能全額拿到這筆費用。
同時,將過去每月一次的考核頻次加密為每10天一次。該考核辦法選取了5個項目作為“按質論價”的考核因子:化學需氧量(COD)、氨氮(NH3-N)、總磷(TP)、懸浮物(SS)和酸堿度(pH)。根據考核,只要有一次某個項目考核不達標,這家污水廠的損失就達幾十萬元,多次不達標,損失則達數百萬元。
通過一年半的實踐,該市的污水處理廠基本都做到了達標排放,有些污水廠還能做到出水質量好上加好。不僅是污水廠的出水達標率在提升,企業的責任心也不斷增強,不少企業加大設備和人員的投入,并在內部的管理制度上進行改革。
昆山污水處理按質論價 達標率提升
時間:2013-10-12 來源:中國水利網 作者: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