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將“濃墨”變“清水”
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是水環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如何妥善處理污水廢水,對于韓江及潮州市境內其他水系的保護,乃至下游城市用水,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潮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承擔著市區主要污水處理任務。近日,我們在走訪中看到,濃黑惡臭的污水,經過廠區一系列工藝處理,變成透明無味的水流。
潮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位于楓溪區,作為潮州市主要排污渠道的三利溪,從廠區前方緩緩流過。三利溪中設有一道水閘,大部分溪水被水閘攔截后,通過粗格柵流入廠區。這時,體積較大的淤泥、垃圾,會被粗格柵過濾掉,并由工人進行清運。隨后,溪水被導流到廠區內部,用提升水泵抽上渦流沉砂池,中間經過細格柵過濾,污穢物質進一步減少。在渦流沉砂池中,溪水迅速旋轉,泥沙雜質逐漸沉降。接著,溪水進入氧化溝,利用生物方法消除污染物,再存入二沉池讓其靜態沉淀,最后用紫外線消毒,送出廠區回到三利溪中。我們明顯感覺到,溪水進廠前濃如墨汁、氣味難聞,而出廠時已變得相當透明,基本聞不到異味。
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說,一直以來,韓江作為水源保護區,是不允許排污的。因此,市區的污水基本通過地下管道排入三利溪,再經老西溪流出境外。這些污水如若得不到及時、妥善處理,將會污染潮州市的生態環境,對下游城市用水也會造成影響。市第一污水處理廠1997年立項,2000年開工建設,2002年正式投產,納污范圍包括古城分區、中心分區、城南分區、城北分區,服務面積約31.8平方公里。幾經擴建,目前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0萬噸/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為75%以上,出廠水質符合國家一級B排放標準。
我們在走訪中還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韓江東岸地區的排污問題也日漸顯露。對此,潮州市于2010年建成橋東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日處理污水6萬噸,服務面積17.5平方公里。如今,橋東污水處理廠正逐步擔負起韓江東岸的污水處理任務,使韓江流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潮州市第一污水處理廠廠長李德平告訴我們,近來,潮州市還在籌建市第二污水處理廠、產業轉移園徑南分園污水處理廠和沙溪污水處理廠等,繼續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保障韓江等境內水域的水環境質量。
潮州繼續籌建多所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