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
隨著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環保股股價不斷走高,但那些環保公司面對的卻并非坦途。在上周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表示,面對幾大發電集團將業務都交給自己旗下公司的現狀,市場競爭無從談起。桑德環境董事長文一波則稱,水務交給一些體內循環的公司來做,導致價格比市場價貴出好幾倍。
環保領域的非市場化現象
盡管環保問題在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被人們談論,但環保推進的進度并不讓人滿意。
根據環境商會提供的數據,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據2010年中華環保聯合會對全國18個重點流域工業園區調查結果,18家工業園區中具備污染治理設施的有13家,但這些污染治理設施或閑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形同虛設,完全實現不了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從近期環保部組織的暗訪、突擊檢查的結果來看,脫硫設施不運行的環境違法問題也比較普遍。
在環保企業家們看來,這一問題方面是監管不嚴、處罰太輕導致;另一方面,則是環保領域內的非市場化現象非常普遍,阻礙了環保事業的發展。
“五大發電集團占了國內大部分的發電總量,而他們的脫硫脫硝業務通常是交給自己成立的公司來完成。根據規定,相關業務必須用招標的方式來完成,那他們就把兄弟集團的相關公司拉過來幫忙投下標,走完程序。我們這種專業化的環保公司所面臨的不是怎樣競爭的問題,而是壓根沒法競爭。”張開元稱。他表示,那些發電集團自己下屬的環保企業,名義上也是第三方,實際上就是體內循環,既不利于環保質量的提升,也沒有什么自我升級技術的動力。
文一波也有類似的感觸。他認為,目前有很多自來水公司在涉足污水處理的領域,但這一類公司既阻礙了市場競爭,又抬高了人們的生活成本。“有些地方,如果讓我們來做自來水污水處理和供應,能做到六七毛錢一度水,但交給這些公司的結果,通常是幾塊錢一度水。自來水在很多時候并不是成本定價,而是根據相關方面需要定價,尤其是那些把自來水做成融資平臺中產品的地方。”他說。
力推第三方治理模式
為了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環保企業家們在這次會上公開了準備通過相關途徑提交今年“兩會”的提案《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建議》。建議包括: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門檻價格、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和實行負面清單制度。
在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部分,他們建議國家從排污收費、專項污染治理資金、國有資產拍賣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清潔水和清潔空氣基金,每個基金分別500億元規模。采取無息或低息貸款方式,將優先貸款給實施第三方治理的排污企業或環保企業。
建議還提出,針對不同類型的行業,依據現有經濟技術條件,按照行業污染治理的平均成本和運營企業的合理利潤水平,由政府制定工業污染治理的門檻價格,一方面可以保證污染達標排放,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預防市場低價惡性競爭。此外,商會還提出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機構,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等建議,共同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現。
大眾證券報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