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粗放式制造業擴張達到極限,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奠定。然而,在人均GDP達到5000美金這一中等發達水平的時候,中國同時也進入了環境壓力高峰。
如果說四萬億之前的環境污染還只是個別局部現象,而今就是全國性的普遍現象了。2012年入冬以來的全國性霧霾天氣,再清楚不過地揭露了中國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和生態的極端脆弱性。
當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藍色的天空都成為民眾的奢望之時,我國環境污染問題之嚴重就可想而知了。
1、污染范圍廣
地域廣:從環境污染的地域來看,已經從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南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迅速蔓延至全國。最近三四年,中西部地區加大了開發力度,低端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凸顯出來。昔日清澈見底的一條條小溪變成臭水溝,已不再是東部發達地區的個別現象。
空間廣:從環境污染的空間分布看,從天空到海洋,從陸地到河流,從地表到地下,無論是空氣、水源還是土壤,都廣泛地被嚴重污染。
2、污染程度高
水源:我國人均水資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資源本就匱乏。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然而據新華網報道,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基本清潔的地下水只有3%。近兩年,我國水源惡性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去年春節期間廣西一家企業將污水直接排入地下溶洞導致龍江河鎘污染;今年1月,山西長治苯胺泄漏事故引發的河流污染,波及山西、河北、河南三省。
在水資源總量2/3的地表水中,污染問題同樣嚴重。據2006年國家地表水監測斷面中,IV-V類和劣V類水質占比達到32%和28%;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評價成果,84個湖泊中常年呈現富營養化狀態的湖泊有48個,占比達到52.4%;根據2000年評價的633個水庫中,62%為中營養水庫,38%為富營養水庫,貧營養水庫還不及1%。
土壤:目前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屬污染,共約1.5億畝;此外,因污水灌溉而污染的耕地有3250萬畝;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占地和毀田的約有200萬畝,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由此,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空氣:目前全球性大氣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在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遭到破壞三個方面。中國大氣污染狀況十分嚴重,主要呈現為城市大氣環境中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普遍超標;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較高水平;機動車尾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趨勢;全國形成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多個酸雨區,以華中酸雨區為重。
據亞洲開發銀行和清華大學最新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
3、污染程度堪比史上最嚴重
工業發展帶來的污染災難在歷史上并非罕見,然而,中國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堪比史上最嚴重。比如,臭名昭著的倫敦大霧與今日的北京霧霾當屬同一級別。
據記載,1952年12月倫敦,在濃霧彌漫的四天時間里,死亡的人數就達4000多人,兩個月后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醫生的回憶錄表明,當時醫院人滿為患根本無法收治。有研究稱,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這四座城市,因為PM2.5引發多種疾病造成的過早死的人數達到8500多人。
2013年上半年,本市社會服務業(注1)保持平穩發展勢頭, 整體運行良好,在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就業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顯。
一、社會服務業運行基本情況
上半年,本市社會服務業實現總產出(注2)7441.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其中,社會服務業企業總產出5865.05億元,增長8.3%;非企業單位(注3)總產出1576.08億元,增長6.1%。全行業從業人員298.38萬人,增長2.7%。
二、社會服務業運行特點
1.社會服務業總產出增幅平穩
上半年,本市社會服務業總產出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長0.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2.7個百分點。從變化趨勢看,總產出增速呈現“穩中回落、預期向好”的基本特征。
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總產出規模最大
上半年,本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總產出2670.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占本市社會服務業的35.9%。其次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總產出1096.06億元,同比增長9.7%,占社會服務業的14.7%。
三、重點服務業企業發展狀況
1.資產規模持續擴張
上半年,本市重點社會服務業企業(注4)資產總計達31912.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9%,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3.3個百分點,資產規模擴張明顯。
2.從業人員穩步攀升
上半年本市重點社會服務業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為115.17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9%,占全部社會服務業從業人員的38.6%,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吸納勞動力貢獻度加強。
3.營業收入及利潤實現雙增長
上半年,本市重點社會服務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811.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重點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盈利能力保持同步增長態勢,上半年重點企業營業利潤461億元,增長6.7%。營業利潤超過10億元的行業大類中租賃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及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增幅明顯,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5%、14.9%和14.3%。
注:1.社會服務業包括: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9個國民經濟行業門類,以及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倉儲業。
2.社會服務業總產出:指社會服務業企業全部營業收入、行政事業單位支出合計、社團及其他單位費用合計的總和。
3.社會服務業非企業單位:指從事社會服務業的行政事業單位、社團及其他單位。
4.重點企業:指年末從業人員數在50人及以上或年全部營業收入達1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