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黃曉娜 通訊員惠環宣)昨日上午,位于惠城區三棟鎮沙澳村的金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動工,項目設計污水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預計2017年初投入使用。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有效解決西枝江和金山河、蓮塘布河、金山湖等市區內水體污染問題,為更加有效保護東江水質發揮重要作用,市民關注的金山河截污的污水在這里將基本得到處理。
占地5萬平方米明年底完成主體工程
金山污水處理廠共分三期,項目位于惠城區三棟鎮沙澳村,總占地2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污水處理總規模30萬噸/日,服務范圍為惠城區的河南岸街道、三棟鎮、三棟數碼工業園轄區以及橋西、龍豐街道轄區部分區域。
2010年建成運營的一期工程污水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但實際負荷已達12萬~13萬噸/日,主要收集處理河南岸、麥地、古塘坳、三棟等地區的污水。由于南部新城的全面開發及市區污水收集網的完善、市區河涌的整治,該區域污水量已逐步超過現有處理能力。
昨日動工的二期工程占地5萬平方米,力爭2016年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2017年初投入使用。建設內容包括日處理能力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網。
為確保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我市實施“以獎代補”及“運營補助”制度。從2012年起,各縣(區)建設獎勵標準由原來的100萬元/萬噸提升至200萬元/萬噸,按時完成建設任務的再額外給予100萬元/萬噸的獎勵;實施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補貼,自2013年5月起,《惠州市鎮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補助辦法》實施,市、縣兩級共同對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運營進行補助。
截至目前,已審核批準市、縣兩級運營補助資金近3000萬元,其中市級和縣(區)一級補助資金均為1500萬元。
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重心將從城鎮轉向農村
我市將繼續完善管網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設施負荷率,力爭各項目負荷率建成一年內達到60%,三年內達到75%。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惠城中心區還將新增馬安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量為30萬噸/日,分三期建設。
該負責人說,下一步,污水處理還將逐步推動實現“兩個轉變”。我市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任務將逐步減輕,接下來環保主管部門將轉變思路,實現由以“建”為主向以“管”為主轉變,進一步建立健全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制度,確保全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正常。以城鎮為主向以農村為主轉變,接下來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的重心將從城鎮一級逐步轉移到村一級,在現有200多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的基礎上,到2016年新增約400個,使全市村級污水處理設施達到600個,逐步實現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