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遂昌竹制品園區合建污水處理廠)
本報訊 (記者 聶偉霞 通訊員 朱敏) 近日,遂昌竹加工企業主韓旭峰終于松了一口氣,籌劃了一年的遂昌縣三仁畬族鄉竹制品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項目終于開建。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經預處理的炭化水將在達到納管標準后,納入城市污水管網或運往縣污水處理廠處理。
遂昌是我省林業大縣,竹木資源豐富,竹林面積達35萬畝,全縣50%的農民收入都來自竹山。由于污水處理能力弱,大量竹加工企業的生產對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企業排放的污水實際是竹子經過高溫蒸煮后的炭化水,由于其化學需氧量(COD)含量高,直排到河里會造成污染。”遂昌縣環保局副局長潘來根說。由于污水排放不達標,不少竹加工企業面臨關停。
韓旭峰從事竹加工行業8年,污水處理難題一直困擾著他。由于當地污水處理設施因容量限制無法使用,他不得不雇運輸車將污水運到龍游縣溪口鎮處理。“在本地處理,費用是100至150元每噸,運到龍游溪口,每噸卻要200元,還要加上50元運費。”韓旭峰給記者算了筆賬,企業每天排放3噸污水,每年實際工作250天以上,一年光支付污水處理費就超過18萬元。相比80萬元的年凈利潤,這筆費用顯然不是小數目。
面對著環境與經濟效益的矛盾,是關停企業還是處理好污水,成了擺在遂昌縣6家炭化竹加工企業面前的選擇。去年4月,6家企業主一合計,決定自籌資金聘請第三方公司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地點就設在三仁畬族鄉竹制品工業園區內,項目投資預算為300萬元。
“分攤下來每家企業出資50萬元,說不心疼那是假的。”但韓旭峰心里也有自己的一筆賬,等到自建的污水處理設施完工,每年的污水處理費用將大大減少,預計4年后便可收回成本,再次提升利潤空間。
在籌建污水處理項目的一年多時間里,企業也紛紛加強自管。據介紹,6家企業內的炭化水收集池及生產車間均自費安裝了視頻監控,并與環保部門聯網,主動接受監管。在抽取炭化水的收集池出水口,還裝有流量計,實時監控排放數值。另外,為避免企業在運輸過程中轉換目的地,環保部門還為幾家企業指定了一輛裝有GPS的炭化水運輸車,實時追蹤炭化水運輸軌跡。
(原標題:遂昌竹制品園區合建污水處理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