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處理的常用工藝?
2 個回答
要看是污泥的種類。
污水處理廠的污泥一般來說有以下處理工序:
脫水,干化,碳化,焚燒,熔融,填埋
目前國內的工藝只做到脫水,物理手段,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脫水機,大部分是靠電能運轉,
市政污泥的話通過脫水含水量大約可以降到80%~85%,
如果加入大量高分子材料、石灰調和的話含水量有可能降得更低;
干化處理屬于較新領域,通過蒸汽、熱風、煙氣等熱源可進一步蒸發水分降低污泥含水量,
一般來說降低到40%以下污泥的臭味可大幅降低,當然也可以降低到20%甚至更少,
但是能耗就相對增高;
碳化屬于將熱值高的污泥商品化。
有高溫碳化、中溫碳化和低溫碳化技術,當然低溫碳化能耗最低;
熱源是化石燃料。
不是所有污泥都能碳化的。
碳化一般是在干化之后的工序。
碳化產品一般能夠作為燃料重新利用。
碳化的重金屬固化作用還有待研究。
焚燒是干化后或是碳化后的工序。從能耗角度干化后的焚燒消耗能源更少。
焚燒后的產物就是焚燒灰了。此時的污泥已經大大的被減容減量,
病原菌等有害物質也已幾乎被滅活。只剩下一個問題,就是重金屬。
能夠完完全全實現重金屬固化的技術就是高溫熔融。
但此技術能耗高,對制造技術以及運行管理要求高,一不小心就容易釀成事故;
還有一些藥劑固化技術,但是理論是好的愿望也是好的,誰能保證這些藥劑能夠永遠固化?
特別是有些10年以內開發出來的藥劑,做了幾年現場試驗就敢說完全固化,10年后20年后呢?
熔融后的爐渣還是用來填埋,塵歸塵土歸途。
國內有很多美好的污泥變廢為寶的想法。
想法很好。首先是堆肥。
市政污泥怎可以來堆肥??!!!
想想你每天排入下水道的都有些什么??洗發水,洗潔精,藥渣,轎車保養的各種化工藥劑~
這些東西都存在于污泥中。
及時污泥干化后沒有臭味了發酵堆肥成功了,這些肥料種的莊稼你敢吃嗎??
有商業頭腦的國人還臆想將市政污泥堆肥后賣給農家,以實現污泥價值最大化利用。
即使此路走通了有農家愿意買了,從此以后每餐飯你能吃得安穩?
即使你心安理得,你不擔心你的下一代哪天成了污泥肥料的犧牲品?
當然,不是說所有污泥都不適合堆肥,食品工廠出來的僅有食品廢渣的污泥就可以變廢為寶。
做豆腐豆漿工廠出來的豆渣什么的都是天然原料。
此外,堆肥也是需要技術的!參觀過日本的一家污泥處理廠,專營堆肥。
當然原料是凈化槽污泥(只有糞便成分單一);
人家脫水,干化,發酵槽一樣沒落下,一棟四層樓的建筑,各項工序有條不紊,投資不便宜;
堆肥后的肥料全部白送給周圍的農家~
此外據說還有太陽能干化技術。
凡是初中畢業有常識的人都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吧~
太陽能清潔能源,概念很好;不需要使用化石燃料節能減排,概念很好~
但是——僅僅太陽能能夠提供每天數十噸水分蒸發所需能量嗎!!!?
大型污泥料倉怎么搞定?污泥存儲場地怎么確保?為了蒸發均勻你還需要大型攪拌裝置保證太陽能與污泥的接觸~電能怎么算?不需要成本嗎?臭氣怎么辦?每天數十上百噸污泥堆在那兒等太陽能慢慢來蒸發,臭都臭死你了。
當然,如果有人說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然后用此電力來處理污泥,我信~
下面就來談談電力處理污泥問題。
經常收到需要用且僅用電力干化污泥的詢盤。
但是很遺憾,大規模污泥處理,電力只能做到脫水階段。
數十上百噸的脫水污泥你用電力來干化,不計損耗,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蒸發1kg水需要580kcal熱量,換算成電力約為670W,以此推算:
1t水蒸發需要670kW
假設一個小型污水處理廠每天脫水后污泥60t(80%),需要干化到50%,那么蒸發水分為36t/d
也就是每天需要電力36tX670kW/t=24120kW,假設電費是0.5元,一天單純所需電費為12060RMB,這還是不計耗損前提下。
電力是二次能源,怎么可能比化石燃料這種一次能源經濟劃算??
污泥處理還涉及到很多技術問題,除了核心技術之外,
單從設備上來講有飛灰收集、二惡英處理、臭味處理、密閉式系統、自控等技術需要落實。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