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事件點評:川投集團擬變為大股東,水處理龍頭有望再次騰飛
事件:
公司2019年1月11日晚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云、武昆擬分別將其持有的17937、10625、2853、662、1654萬股,共計3373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70%)轉讓給川投集團,轉讓完成后,川投集團將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同時股權轉讓完成后,后續認可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股權轉讓或其他方式使得川投集團成為實際持股20%以上的第一大股東。對此,我們點評如下:
投資要點:
戰略引進川投集團,后續將成為大股東,水處理龍頭有望再次騰飛
公司控股股東文劍平、股東劉振國、陳亦力、周念云分別將其自身持有的25%股權,武昆將其持有的100%股權,共計33730萬股轉讓給川投集團,轉讓完成后,川投集團將以10.70%的股權比例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轉讓價格以簽訂正式協議之日的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作為轉讓價格。同時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后續可以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股權轉讓或其他方式使得川投集團成為實際持股20%以上的第一大股東,滿足川投集團并表的需求。
川投集團是四川資產質量最優、盈利能力最強的省國資委管理的國有獨資公司,同時也是四川省政府確定的首批兩家國有資本投資投資公司試點改革單位之一,目前形成以能源產業為支柱,基礎設施、基金金融、大健康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多級支撐、產融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資本投資集團。截至2016年末,川投集團總資產510.9億元,凈資產291.85億元,實現營收76.77億元,利潤總額37.41億元,資產實力雄厚。
公司戰略引進川投集團,將在融資和項目端給公司帶來協同效應:1)川投集團利用其自身融資能力強,信用評級高(AAA)等優勢幫助公司擴大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及資產負債率,為公司發展提供資金支持;2)項目方面,以主投資人或者聯合參與支持公司項目投資,支持公司參與長江大保護在內的全國水務市場深入發展,以隆昌、洛龍河項目為先導,努力推動地表IV類水在四川乃至全國的普及,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同時不排除將旗下川投水務(日供氣能力58萬方、日供水能力21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3萬噸)注入上市公司。引進川投集團,是公司加快戰略布局,做大做強的有力措施,融資和項目端均有較大改善,公司有望實現再次騰飛。
產業鏈完整+在手訂單充足+融資環境不斷改善,業績增長有保障
公司目前已經形成市政污水、工業廢水、自來水處理、民用凈化、河流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治理、市政景觀建設、城市光環境設計建設、固廢危廢處理等,擁有上游的膜技術和產品、中游的工程建設和設備生產、下游的項目運營等完整產業鏈,是世界上承建大規模(10萬噸/日以上)MBR工程最多的企業(全球占50%以上),也是國內唯一擁有通過“MBR+DF”技術直接處理為地表II類或III類水并完成大規模工程應用的企業,是國內水處理行業龍頭。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簽EPC訂單137個(173.36億元),公司在手EPC訂單271個,未確認收入248.42億元,新增PPP訂單32個(185.71億元),處于施工期的PPP項目135個,未完成投資額476.28億元,在手訂單充足。同時政府已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融資,公司也與中債信用增進公司、交通銀行、中關村融資擔保公司簽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意向合作協議》,并成功發行14億超短融,融資環境不斷改善,在手項目推進有望加快,公司業績增長有保障。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預計公司
2018-2020EPS分別為0.68、0.86、1.02元,對應當前股價PE為12、9、8倍,首次覆蓋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股權轉讓不能順利完成的風險、川投集團不能成為大股東的風險、川投集團與公司協同效應低于預期的風險、項目獲取及推進低于預期的風險、資產注入不及預期的風險、融資成本上行風險、融資規模低于預期風險、宏觀經濟下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