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茂其末,先固其本。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解決好環境問題是公眾的需求和期盼,也是黨和政府的牽掛和責任。
吉林省將污染減排擺上突出戰略位置,用好污染減排的“指揮棒”,形成“多聲部”,彈好“協奏曲”,唱響污染減排的“大合唱”。
用好污染減排“指揮棒”
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終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來謀劃和推動污染減排工作,始終將污染減排擺在突出的戰略位置。
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強調,要進一步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強化環境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大力推進生態建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搞好重點流域治理,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吉林。
吉林省省長巴音朝魯指出,不能為了一時發展犧牲環境、破壞生態。
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長陳偉根多次聽取省環保廳和有關部門匯報,要求堅持不懈地抓好污染減排。
長期以來,吉林省政府將節能減排作為全省重點工作,要求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全面開工火電行業單機大容量機組脫硝設施,全部建成水泥行業低氮燃燒設施和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工程。
同時,吉林省政府將污染減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每月召開的經濟運行聯席會議,與全省宏觀經濟形勢一起研究部署。
在此基礎上,吉林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今年安排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火電機組脫硝設施建設和脫硫旁路封堵,新增4000萬元支持重點流域減排工程建設,并將環保專項資金向減排領域傾斜。
形成落實減排“多聲部”
今年是吉林省確定的減排工程落實年。吉林省按照“早部署、早開工、早見效”原則,強力推進減排工程建設,抓好領域控制面,監管考核守住線,找準創新突破點,形成“多聲部”管控。
為“抓好領域控制面”,吉林省采取了多項措施。
一是突出抓好重點行業減排工程建設,扎實推進火電、水泥、鋼鐵行業減排設施建設,列出建設方案,排出工期表,確保按期建成投運。
二是突出抓好重點流域減排工程建設。截至6月,松花江流域的187個項目中,已開工114個,遼河流域也已開工27個。
三是突出抓好重點領域減排工作。通過實施省政府直接對縣(市)政府減排考核,吉林省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層層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不斷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全省累計投入補助資金1.3億元。
在“抓好領域控制面”的同時,吉林省更加注重“監管考核守住線”。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環保廳成立了“嚴監管、保達標、促減排”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重點對火電、鋼鐵、水泥、畜禽養殖等重點行業減排設施及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開展專項執法檢查。
同時,吉林省將監管責任落實到省、市、縣三級環境監察機構,落實到具體監管責任人,構建了立體監管體系,實現了監管責任全覆蓋。
僅今年上半年,吉林省環保廳就先后對12家存在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的企業進行了嚴肅查處,對環境監管不力的扶余、公主嶺市環保局,予以全省通報批評,向污染減排設施運行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兩個市、州政府下發了督辦函。
除了控制面、線等硬措施,吉林省環保系統還結合當地特點,創新了不少保運行的巧措施。
2012年的東北地區,冬季格外寒冷而漫長,由于水溫過低,用來處理污水的微生物活性大大降低,污水處理的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吉林省在全國率先使用“棚膜保溫”技術。吉林省環保廳廳長王國才指出,這一辦法簡便易行、投入少、效果明顯。據悉,目前,吉林省環保廳已經在省內十幾座污水處理廠推廣這種做法。
為保證處理率,吉林省環保廳還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廠溢流口封堵工作,并應用實施。截至6月底,吉林省白城市3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率先完成溢流口的封堵工作。
彈好污染減排“協奏曲”
按照《吉林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方案部門分工》要求,吉林省各部門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彈好污染減排“協奏曲”。
省發改委積極落實污染減排扶持政策,加快推動污染減排重點工程實施,組織制定了《吉林省“十二五”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方案》,確定了8800萬噸標準煤的控制目標。
省工信廳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今年計劃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8.5萬噸、造紙產能18.8萬噸、小火電機組15萬千瓦。
省財政廳積極拓寬資金渠道,新增4000萬元用于支持重點流域減排項目建設。
省住建廳不斷加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力爭完成投資400億元,改造建設城市污水管網550公里,使全省污水處理率達到83%;新建10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使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2%;繼續推進“暖房子”工程,撤并改造小鍋爐房500座。
省畜牧局切實加大畜禽糞污治理力度,以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為載體,進一步推進農業源減排工作。
省能源局繼續加大綠色發電調度力度,重點提高了脫硝效率高的大容量機組發電利用小時數,優先安排風電、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及清潔能源機組發電,積極推動能源結構調整。
省統計部門及時提供核查所需的各類宏觀經濟參數。
公安、交通、商務等部門也各司其職,合力推進污染減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