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政策已步入正軌
回顧百年來發展歷程,污水處理對改善人居環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1912年發明的活性污泥法,長期、有效地遏制了水污染物排放,至今仍是污水處理系統的“中流砥柱”;上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了具有超前思維的“21世紀水廠”概念,即將污水處理標準提升至飲用水標準,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本世紀初,新加坡開發了“NEWater”工藝,通過傳統生物處理加雙膜法,實現了污水到飲用水的深度回用,帶動該國水業跨越式發展,使其一躍成為世界性水務“新概念”中心。
可是,隨著城鎮化、工業發展以及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我國面臨十分嚴峻的水污染形勢,部分地區水質甚至出現持續惡化的狀況。據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監測顯示,約64%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由此可見,水被污染并非一地所特有的問題,而是不少城市普遍存在的現實。
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將報請國務院審議。在具體措施方面,一是要大幅度削減工業污染的排放;二是要管理好城市生活污染的排放;三是治理好農村河溝、河岔。“這個計劃和大氣行動計劃一樣,我們力圖在責任、任務、措施、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更好地不斷推進水環境質量的改善。”翟青說。
環保產業催化劑今年或以概念為主
據了解,《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計劃將投入2萬億元,對比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投資的1.7萬億元,可見水污染治理投入的資金更多,表明治理力度大,市場空間無疑是巨大的,將利好水污染治理企業,將會對再生水、膜技術和工業廢水治理方面的上市公司帶來積極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該計劃側重工業廢水、污水回用、提標、污泥處置等,此外,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管轄權可能向環保部集中;而中央對地方官員的壓力也正在加大,比如改變GDP考核方式,離任審計,終身追責等等。“政府若真能實現以上想法,有益環保長遠發展。2014年環保行業有了充足的催化劑,只需要找到合適的標的。”他表示。
環保分析人士認為,該板塊去年就不斷有政策吹風,股價有過持續表現,近期一些下游的公司表現也很搶眼,不過預計短期沒有太大好的表現空間,第一,政策預期時間已經足夠長,今年行業已經從政策預期到業績落實階段,也就是項目要落地,但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其次,2萬億落實到地方,在地方缺錢的情況,能否足額投入,有不確定性,而且地方政府雖然壓力很大,但在短期投資見效不大的情況,動力還不足,預計還是以嚴控污染為主,治理這塊見效需要時間;而且,年報的業績可能會低于預期,不僅不會提振股價,還會拖累。因此,他判斷,今年該板塊還是以概念為主。
多家公司布局污水處理項目
據了解,污水處理板塊近期表現突出,特別是臨近兩會和年報披露期,一般都會對相關公司股價有提振。
昨日,有多家上市公司透露正在布局相關項目。巴安水務內部人士透表示,目前已經在浙江布局,多個項目在洽談,包括危廢處理、工業廢水處理等,預計會對業績有積極影響。創業環保內部人士也透露,目前已經獲得了4個污水處理廠的特許經營權。
據業內人士透露,津膜科技看好市政污水、供水、工業等各市場2014、15年景氣度上升,膜技術在2014、15年水處理各個領域的增長。預計2011-13年城鎮污水處理建設的進度落后于規劃,而歷史經驗顯示五年計劃的末兩年地方政府將加大投資力爭完成規劃。
在環保政策驅動下,各地市政污水項目陸續開始招投標,碧水源具備資金、技術等多重優勢,核心競爭優勢十分突出。公司業務覆蓋地區已達11個,子公司數量達到32個。公司已進駐地區存在水資源緊缺或水污染嚴重的問題,因此對再生水處理具有剛性需求,預計后期將釋放大量訂單。在目前較好的政策與市場環境下,特別是膜技術逐漸成為解決我國水臟,水少、飲水不安全問題的主流技術,預計本年度公司仍將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目前碧水源在北京,新疆等地區的在手訂單非常充沛。近日,碧水源周一發布消息,公司先后中標北京密云新城再生水廠和門頭溝第二再生水廠兩個項目,預計總投資8.76億元。
環保分析人士表示,污水治理公司的盈利模式還不清晰,預計今年的項目不會太多,落實到上市公司業績也需時日,業績驅動要等到盈利模式成熟并可以大規模推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