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推進“三票”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
重慶成立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并由環保部門統籌推進改革工作。欲籌備成立規模為10億元的全國第一支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借鑒發達國家排污權交易做法和我市“地票”交易經驗,創新推進“三票”(污水、廢氣、垃圾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建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重慶市公安局成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重慶市高法院在萬州等區設立5個環境資源審判庭,初步形成“刑責治污”工作格局。
此外,重慶市制定并實施五大功能區差異化環保政策,嚴格執行產業禁投清單。強化總量減排倒逼機制,完成1300余個總量減排項目。全市環評審批新建項目4777個、涉及投資6399億元,環保驗收新建項目2100個、涉及投資2800億元。建設萬州、大渡口、大足等特色環保產業園區,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重慶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環保機構全覆蓋
重慶投入2億元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全市1017個鄉鎮全部設立環保機構并配置專兼職人員2498名,在全國率先實現鄉鎮環保機構全覆蓋,初步形成“市—區縣—鄉鎮”三級環境監管網絡,其中開縣40個鄉鎮(街道)獨立設置環保所,落實編制154名。完成鄉鎮環境執法人員首輪全員培訓,并為各鄉鎮配置了環保執法車輛及設備。在市環保局設立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開展都市區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積極防范重污染天氣。全市一體化環保物聯網建設加快推進,已在璧山完成試點工作。環境監察、監測、宣教、輻射等環保能力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全市環境監察工作考評連續4年在全國排名第一,生態文明宣教工作績效評估和輻射環境監測質量考核綜合排名第一,危廢規范化管理考核排名第三。
重慶城鄉環境質量持續得到改善。通過“藍天、碧水、綠地、寧靜和田園”環保五大行動,重慶推進實施2000余個污染防治項目。關閉重慶九龍電廠等一批污染大戶,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7萬輛、燃煤鍋爐512臺,都市區56個湖庫整治民生實事完成25個湖庫整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民生實事完成650個項目。都市功能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46天,在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中排名第13位,較2013年提升了5位,同比增加40天,增幅居全國第6位。全市地表水水質總體良好,三峽庫區水質保持穩定,長江干流水質為優,城鄉飲用水源總體安全。
重慶欲成立全國首支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 規模10億元
時間:2015-03-11 來源:新華網重慶頻道
作者:歐陽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