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指出:“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技術,則是打贏這場“攻堅戰”不可回避的關節點。4月11日、12日,第五屆中國水業院士論壇暨水安全管理與合理利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行,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圭白、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錢易、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張杰、第二炮兵工程大學教授侯立安、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任南琪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席了本次論壇,分別就供水、排水、用水、水安全、水處理、污泥處理,共六方面的技術研究問題進行了分享與探討。
技術創新成為眾位院士報告中的“核心”,而創新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遵循自然,融入生態。
社會需求決定了創新的方向。“水業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李圭白院士回顧中國城市飲用水技術發展的歷史,指出,“需要以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社會需求為向導,探索自主創新之路,以尋求新的技術突破。”
生態文明已是世界的追求。錢易院士從“建設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探討、分享,她借用國際水協前主席GlenT.Daigger的觀點建言,雨水當收集利用,排水應當自源頭起進行分離,建立綜合的給水排水系統,進而改善城市大環境,建立生態文明。
人水統一,建立起對的循環。“社會用水需要建立健康的循環。”張杰院士認為,要實現人類水事活動與自然水環境相統一、人水和諧,需要在用水量、城市水系統、工業污染源、農業肥料體系、流域治理,五個方面實現“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
保護濕地是為人類建立“格局”。侯立安院士就濕地保護對保障水安全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指出現在國內對濕地的保護管理對策還可以從法規制度、保護體系、生態修復等多方面出發,建立人與自然更為和諧的生態文明現代化格局。
未來水廠保障水質生態。“下一代水處理廠應該有怎樣的技術?”曲久輝院士認為,“保障水質生態”是未來水處理廠的一大要義,“清潔、低耗、健康”三大關鍵詞能簡練地概況出水處理技術和產業的愿景、方向,以及機遇所在。
新技術指向水泥同治。任南琪院士從專業技術角度分享了“污水廠污泥過程處理的新技術”,認為強化污水處理與原位污泥減量技術工藝的聯合勢必成為未來污水廠新建及改造的重點和難點,開發“一體式強化污水處理及原位污泥減量工藝系統”順應生態規律,強化了污水處理效果,也讓污泥減量效果更佳。
6院士暢談“水環境”技術創新
時間:2015-04-13 15:26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任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