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離心所創新污泥處置一體化技術,減量率達98%
從最早從事國防科學起家,為國防工科委研發鈾分離離心機,再到涉足民用領域,為城市污水、工業廢水、生態清淤、泥漿處理、生物制藥、化工、食品加工等行業提供分離技術,擁有近60年歷史的上海市離心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離心所)從未停止創新和變革的步伐。目前,上海離心所的環保水處理設備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超過600多家企業得到應用,更有超過3000多家企業得到上海離心所的無償技術服務。
如今,上海離心所通過完全引進德國技術并實現自主制造的國內首套離心脫水干燥一體化系統在上海金山化工區某化工廠成功運行一年有余,97%含水率的進料污泥干化后含水率降到了12%以下。
據上海離心所副總經理阮智偉說,離心脫水干燥一體化系統(簡稱Centridry)是由德國知名污泥處理處置企業于90年代開發研制,經多年改進完善形成的成熟污泥脫水、干燥一體化工藝,已獲得了歐美國家的普遍認可。該系統在世界范圍內建設了20余套,30余條生產線。業績遍布全世界,其中最長的一條生產線已連續運行18年。目前,該工藝已由上海離心所引進到中國。
阮智偉坦言,我國的污泥處理水平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我國的污泥處理仍以脫水為主,而縱觀歐美日污泥處理處置發展歷程,污泥的處理必由簡單的“脫水”向“干化、焚燒、資源化利用”等深度處理工藝發展。
“常用的脫水設備如板框壓濾機、帶式壓濾機、臥螺離心機等,脫水處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在80%左右,不僅減量有限,而且伴生存在穩定性差、臭氣擾民、運輸儲存等后續處置成本高、二次污染等一系列問題。”阮智偉表示,污泥干化是污泥減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脫水干燥一體工藝可實現污泥的最大程度減量化。干化后的污泥體積可減至濕污泥的1.1-1.7%,傳統脫水污泥的22-34%,減量率達到98%。而且,干化污泥的含固率越高、體積越小,污泥越穩定,后續處置方式將更靈活。
據了解,上海離心所的這套離心脫水干化系統實現前處理(離心脫水)、深度處理(干化)全覆蓋,具備投資低、低能耗、廢氣量少、操作人員少、長壽命低維護的工藝特點。
阮智偉介紹,該技術無需額外的脫水、破碎、倉儲、返混設備設施,占地面積小,前期投資低。污泥產品干度可調,可滿足半干化和全干化的切換(60-90%),無需二次投資更換設備。在利用高速離心力使污泥充分“顆粒化”,換熱效率高。90%以上的干燥介質循環利用,系統熱耗、電耗低。在尾氣產生量極少,處理簡單,費用低,滿足環保要求。此外,該系統自動化程度高,具有完善的電氣控制,可以自動實現啟停、生產、故障監控報警等一系列操作,可實現無人值守,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目前,從上海項目的實際運行來看,每噸干污泥的運行費用總計1190.8元,包含了脫水、干化整個過程的能耗,折算為處理80%含水率濕污泥的運行費用約238元/噸。” 阮智偉透露。
編輯整理:《亞洲環保》曲玲
來源:《亞洲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