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控水務與標準水務簽訂“股權交易備忘錄”,以13.5億元人民幣收購其下屬兩個全資子公司100%已發行股本,進而收購其在內地持有的36個水務項目。這是北控水務繼今年1億歐元收購威立雅葡萄牙項目、2.7億元收購建工環境發展60%股權之后的又一企業收購舉措。
針對之前動作頻繁的項目收購,北控水務這些企業并購,引發了外界更多關注,更有行業觀察者認為,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這或許代表著北控水務在項目并購方式之外,啟動多元化投資方式,未來,或許加快企業并購的步伐。
并購整合加速布局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總編傅濤對此表示,此次并購表明,在兼顧項目投資的同時,北控水務開啟了更加多元化、立體化的并購擴張模式,以助推其在產業鏈、服務領域、地理區域的快速布局。
對于北控水務此次收購,中國水網研究院副院長代維昭認為:“相比于項目投資、收購,進行企業并購,可對目標企業的項目進行打包收購,能夠加快收購速度,實現業務規模迅速提升”。
據之前北控水務收購建工環境發展交易披露,建工環境發展目前擁有總設計產能為93.75萬噸/日的26間污水處理廠,并正在興建一間設計能力為100萬噸/日的再生水廠;而日前收購的標準水務兩個全資子公司36個水務項目,已運營的規模有105.3萬噸/日,在建項目規模7.5萬噸/日,遠期將達到202.6萬噸/日的設計規模。北控水務通過這兩次收購,處理能力將突破1500萬噸/日,規模得到快速提升,更加穩固了其水業第一集團軍的地位。
以企業并購實現共贏
之前,北控水務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胡曉勇在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單個項目的投資只是單純規模的擴張,集團之間的整合則是資源配置上的重組。只要企業的規模和競爭要素等方面有配置的必要,有相互加強的價值,就會去嘗試整合,無論境內企業還是境外企業,或上市與否都不是問題。
代維昭介紹,項目投資收購后,企業要考慮運營,而并購可以依托原有公司的團隊進行運營管理,相對降低了對企業運營能力的要求,實現快速融合發展。
“企業并購,通過資源共享,可以實現共贏。”代維昭說,北控水務此次收購標準水務股份,采取了換股和現金共同支付的模式,即“收購總代價的13.5億元人民幣,其中40%至60%將由相當于同等價值的股份(代價股份)方式支付,其余則由集團以內部資源現金支付”。這種模式,對北控水務來說,可以減小現金支付額度,也使標準水務擁有了北控水務的部分股份,相當于間接上市,有了新的發展空間。無論從北控水務,還是標準水務來看,企業并購,都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傅濤指出,當前宏觀經濟的總體不景氣,促進了環境產業之間的整合,收購/并購將進一步加劇。水務市場正由過去的項目競爭向并購發展,競爭格局逐漸清晰,中小型企業發展空間有限,很難通過上市獲得進一步提升,而并購整合或將成為其再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