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破解污泥處理困局“良方” 杜絕
遺憾的是,我國正面臨著由于八成污泥未處理,數千億元的污水處理費可能“打水漂”的尷尬局面。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僅政府投資部分就達5000億元以上,污水處理廠運營費用每年也要約500億元。同時,80%的污泥并未得到有效處理,甚至被直接丟棄在農田、河流等公共環境中,變成新的污染源。
污水治理應該具有全面性、科學性和徹底性,讓污水真正變清,讓污泥真正變凈,避免形成治污爛尾。
探索破解污泥處理困局
7月26日,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山東青島舉行,參展的花草樹木每天吸引眾多游客,但鮮有人知道滋養這些生命的居然是污泥好氧發酵后的產物。
在距離青島約150公里的日照,4歲的焦偉峰每天開車從市區到郊區的一家工廠上班。七個小時工作時間、全自動化機器,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這個“城里人”天天打交道的是被認為又臟又臭的污泥。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容易腐敗發臭的生物固體物質。它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物質及有機物、病毒微生物、寄生蟲卵、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不經有效處理處置,將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
焦偉峰是日照市污泥生物處理廠的勻翻機操作員。自2011年投入運行以來,該廠承擔起日照4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工作,日均處理污泥80噸,最大規模達120噸。
“我們的污泥處理可以說走上了一條資源化道路。”廠長王偉說:“通過與肥料和園林公司合作,我們用高科技手段把污泥變成了服務于青島世園會名貴花草樹木的營養基質和肥料。”
據悉,世園會主場館和園區綠化均采用該廠污泥好氧發酵產物作為栽培基質,總用量2000方。王偉的工廠將與污泥混在一起發酵的輔料換成酒廠的廢料酒渣,節省了成本,又為產物找到出路,建立起下游產業鏈。
《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分析報告(2013)》表明,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已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3500多座。每1萬噸污水里大概會產生5至10噸污泥。明年全年城鎮污水處理廠濕污泥(含水率80%)產生量將達到3359萬噸,即日產污泥9.2萬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透露,城市污泥的有效處置率不到20%,城市污泥的安全處置已成為制約污水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這就意味著,對北京這樣常住人口突破2100萬的超級城市,今后將不僅面臨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挑戰,也將面臨污泥圍城的困局。問題似乎變得迫在眉睫。
中國污泥治理行業也在不斷探索,尋找出路。除了用作園林綠化和有機肥原料外,有地方將污泥等城市廢棄物作為原料厭氧消化制成沼氣,提純壓縮還制成車用燃氣。還有地方將城市污泥和餐廚廢棄物復合原料厭氧消化,既消除了垃圾,又利用了污泥。
陳同斌在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進會日前舉辦的“污泥探索之旅”活動中表示,污泥土地利用無疑是一個重要方向。其前提必須滿足土壤的要求,而不是僅僅滿足解決污泥出路的需求。土地利用之前必須經過嚴格的無害化處理,不能在同一地點長期超量施用污泥。
住建部城建司副巡視員章林偉說:“我們確實到了該治理的時候。但光靠政府不能解決效益問題,要引入市場機制,最好的途徑就是資源化,保證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最大化結合。”
扭轉“只治污水不治污泥”的現狀
環境治理的根本目的是讓污水真正變清,讓污泥真正變凈,讓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的控制、分解和轉化。如果只治污水不治污泥,任由污水中的污染物轉移到污泥中,任由污泥被隨意地丟棄或掩埋在荒地、農田、河床甚至水源保護地區,那么污水治理就成了治污的“爛尾工程”,污泥可能變成新的污染源,污染物就會以更隱蔽的狀態威脅破壞地下水、地表水、土壤、食物鏈、空氣環境。如此,污水治理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種種努力甚至會付之東流、前功盡棄。
有些地方之所以更注重“讓水由黑變綠”,大概是因為這相對比較簡單省事,且一般人都注意得到。而讓污泥徹底干凈相當麻煩,且容易落得個吃力不討好的局面。政府和企業為污染處理投入了巨資,而“只治污水不治污泥”不僅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是對污染的二次放縱。我們一定要大力扭轉“只治污水不治污泥”的現狀,全面積極地預防、遏制、清理污水治理“爛尾工程”。
其一,認清“只治污水不治污泥”的危害,對污水治理的徹底性達成共識,把污泥治理視為污水治理的必不可少的“句號”,像重視污水治理那樣高度重視污泥治理。針對污泥治理的問題漏洞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完善立法,明確污水治理的規范動作、必經環節和效果標準,明確污泥治理的責任紅線,明確污泥處置、轉移的具體要求,讓污泥治理成為一項邊界清晰的剛性義務。
其二,政府和企業針對污泥治理制定科學合理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從而使污泥治理形成長效機制。同時,政府和企業要加大對污泥治理的資金投入。
其三,加強對污泥治理的檢查和考核,如有關企業或個人觸碰污泥治理責任紅線,則依法追究責任,提高全社會對污泥治理的責任意識、底線意識。可考慮把污泥治理納入對地方政府和官員的環保考核體系,從而對地方政府和官員形成有效制約和促動。
相信,如果政府和企業能夠拿出足夠的決心、誠意和責任心,能夠把上述措施落到實處,就能夠預防和清除治污爛尾,就能夠既治污水又治污泥,就能夠讓污染治理進入正確的軌道。